志工牽情 坦國校長來台學中文

【新唐人2012年5月16日訊】(中央社記者黃彥瑜新竹市16日電)國立清華大學坦尚尼亞志工團副領隊韋書朋,是來自坦國的小學校長,因為感受台灣志工熱情,也希望學習中文,他跨海來台求學,希望把台灣經驗帶回家鄉造福更多人。

今年邁入第5年的清大坦尚尼亞志工團,曾經於2009年前往Epiphany小學服務,韋書朋(Super Vedasto)就是這個小學的校長。

「清大志工團為我們學校開啟第一道曙光」,韋書朋表示,要提升一間學校的資訊教育程度,電腦設備是關鍵因素,而清大志工團在弭平數位落差的工作上不遺餘力,扮演了重要角色。

現年30歲的韋書朋,來台灣已經9個月,目前是國立政治大學企管系一年級學生,學習中文是他來台灣的目的之一。他表示,過去非洲和西方世界連結較多,但未來趨勢是和亞洲的華文世界有更多接觸,而台灣的多元進步讓他學習不少,而親切友善則是他對台灣人最深刻的印象。

為了回饋故鄉,韋書朋利用課餘時間協助清大志工團籌備,並擔任副領隊一職,將於7月帶領志工們返回故鄉服務。他說,「對於資源相對缺乏的坦尚尼亞當地孩童來說,志工的幫助給予當地教育很大的助力」。

韋書朋表示,這次志工團募集60台二手電腦要送往坦尚尼亞,除了在校學生可以使用,他們的兄弟姊妹也會受到影響,一個影響一個,效益深遠。

曾經在坦尚尼亞待過2年的法國籍神父龍若望是志工團幕後推手,他表示,幫助別人需要先瞭解對方需求,不僅是尊重,也要評估自己能力所及。2008年成團之初,坦尚尼亞提出電腦與圖書館兩樣需求,其中,書籍受限語言,並非台灣所能提供,但透過網路傳遞知識,結合兩樣需求,解決了當地的問題。

龍若望說,若問當地人要不要電腦,一定沒人會拒絕,但這是否真符合當地需求就是另一個問題,所以志工助人,當地人也要自助。坦尚尼亞在接受電腦時,也提出相應的改善計畫,雙方互動良好,才能達到效果。

龍若望表示,電腦強化教學的效率,為當地人開了一扇世界之窗,不過,電腦畢竟只是工具,當地人才是擁有最大能力的人,而志工團每年造訪給予的支持力量,正是最好的幫助。

龍若望指出,志工團教導坦尚尼亞的老師資訊教育,再由老師教學生,知識的力量不斷向外傳遞。

他說,坦尚尼亞從事教育的人,都是菁英,他們願意留下來教孩子,相當難得,志工團給予的就是支持,而韋書朋來台灣求學就是志工團成效的最好例證,「坦尚尼亞人接待台灣志工,而台灣人也有機會歡迎當地人來唸書,這種交換最是難得!」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