艮砦:誰是道德上的無恥者

【新唐人2012年3月7日訊】外出的時候,相信每個人都會有類似的感覺,在十字路口的時候,如果碰巧沒有人也沒有汽車,如果此時是紅燈的話,你會毫不猶豫的走過去;如果是有一群人在等,這時候你可能會停下準備闖紅燈的腳步;也有一種情況是,一群人沒有顧及紅綠燈,看到沒有車一哄而上,這時候你可能也會跟著走過去了。第一種情況是因為沒有人看見,在自己不被置身眾目的監督下,內心的慾念就會迅速的滋生進而會控制自己的大腦做出違背規則的事情,而當在眾人前的時候,因為規則的束縛,內心的慾念隨機也會潛伏,當第三種情況出現的時候,慾念會毫不顧忌的瘋狂滋生,而理由自然就是他們能走我自然也能跟著走。

或許,有人會覺得此乃小節,不足掛齒,可是殊不知真是千千萬萬這些不足掛齒的小節,才構成了我們當下這個社會。慾念在外在形式的表現雖然有大小,但是它最初的形狀是不分大小的,就好比偷一根針和偷一輛車的慾念是一樣的。

兩會正在如火如荼的召開,某代表建議設立道德檔案,來警示和正告社會上的一部分人,讓他們懂得廉恥,大概的意思就是如此。這個建議的初衷無疑是好的,畢竟眼下的這個社會,有目共睹的說法都是道德淪喪,沒有尊卑的概念,笑貧不笑娼……建立這樣的一個道德檔案,就好比在公眾當中樹立了一面大鏡子,讓每個人都能看清自己以及對方,在眾目的監督下,讓內心的慾念縮首而不再滋生。

但是筆者覺得,建立這樣的一個所謂的道德檔案,並不能有效地解決什麼問題,而僅僅是流於形式了。我不覺得社會喪失了道德倫理和綱常,恰恰相反,這些東西無時不刻出現在我們每個人的身上,因為善和惡是同時存在的,只剩下一類的模式是不會也不可能出現的。而現在的情況是,惡行當道,善隱藏或者是被隱藏起來了。建立道德檔案就能激發人內心的善念出來嗎?

人常說上行下效,一個社會的理念和風氣都是由上而下傳染而形成的,上層的人在做什麼,作為中下層的大眾會自然而然的跟著去學和做。西方的貴族氣質和騎士精神,在專制社會分崩離析之後,慢慢擴散到了民間。反過來看我們自己,五四之後我們把專制的東西一概摒棄,而很多的理念也在被批判之列,西方的東西還沒有完全學好,中國已經成了紅色世界的海洋,加上其後的歷次運動,我們在上層的帶動下,自發的做著與我們先輩的自我閹割。成功閹割之後,上層的人用一種亙古未有的做法,把最先進和最古老的兩種形式結合起來,構成了我們當下的社會結構。

當下社會的共識是,處在社會管理運作地位的人沒有盡到自己應該盡到的義務和責任,這一點其實就是沒有監督身影的最好的例證。慾念的滋生是沒有任何限制的,所以制約也得一刻不停,當沒有制約的時候,慾念會不斷滋生且不停地構建適合自己生長的土壤,如同毒害和洗腦一般,你說善能不被壓制嗎?這個時候,上下社會裡就是過馬路的第三種情況,眾人一擁而上,你樂意或者不樂意都回被裹挾進去,或許這就是所謂的和光同塵,只是裡面善的因子已經被最大限度的隔離了。所以,建立道德檔案本身不但不能解決問題,反倒顯得很搞笑,因為提倡和執行者本身就存在問題,讓這樣的群體來作為一個引領者,不是搞笑又是什麼。而這樣的一個所謂的道德知恥論提案,本身是一種捨本求末的做法。

文章來源:《博客中國》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