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溪:中國的官場習慣

【新唐人2012年2月1日訊】中國作為一個官本位的國度,由來已久了。為什麼會形成這樣的國度,而且幾經改朝換代、社會變革都不能撼動,反而不斷加強,我個人認為,這是因為中國有著歷史悠久而且勢力頑固的官場習慣,這個習慣的形成,是長時期帝王統治的必然結果。天下是一個人的,所有的事都由這一個人說了算。擴展開來,延續下去,就形成了只要是管事的就說了算的習慣。就算天下不是一個人的,也必須是一夥人的,而不是全社會的,總要有掌握利益分配權力的人和被左右擺佈的人,就是要有「說了算」的和「聽吆喝」的,「說了算」就是在做事之前有決策權,在做事的過程中有指揮權,在做事之後有結論權。誰當官誰說了算,誰的官大誰說了算;誰是當官的,誰就是對的,誰的官大,誰就是真理,這就是中國的官本位。成者為王敗者為寇的歷史和現實也從另一個角度解釋了這種習慣。

中國,當官的是統治者,不當官的都屬於被統治者;統治者和被統治者之間的關係是牧羊人和羊的關係。比如州官又叫做「州牧」、替皇帝到各方做事又叫「代天巡牧」、形容官多用「十羊九牧」,等等。羊怎麼可以有自己的主張,怎麼能不聽牧羊人的?

這種習慣具體體現在社會活動中,就是一切以長官的意志為主導,一切以長官的利益為核心,一切以長官的心情為晴雨表。決定要做什麼事情時,首先要看是否符合長官的利益,是否符合長官的意願,只要是符合長官利益和意願的事情就可以做,不符合的就不能做,這就是「長官意志」。因為做事之前先要決策,而長官是決策者,他在決策的時候,不能不先考慮自己的利益。中國人總結了人最基本的天性,叫做「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當官的也是人,自然也有這種天性。如果當官真的意味著責任、義務、付出、犧牲,真的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後」,我敢說,絕對沒有幾個人再願意當官了。

孟子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這只是一種理想而已。如果不打破官場習慣,在中國這就只能是一種永遠的理想,任何社會,任何時代,我們都不能祈求真正做到這一點,甚至不能企圖稍微好一點。孟子之所以要提出這樣的觀點,就是因為現實不是這樣,希望有所改變。

為了改變這種狀態,一些真想以「民為貴」的人也做了不少的努力。比如推翻帝制,倡導「天下為公」;比如把當官的稱為「公僕」;比如講要「為人民服務」;比如把政府的「管理職能」改為「服務職能」。但不管怎麼講怎麼改,就是扭不過來實際當官者的牛頭,即使把「公僕」解釋得再動聽,他們還是「一等人」。

這種官場習慣只在一個體制內起作用,土匪對於官軍,起義軍對於官軍,戰爭中的敵對雙方有時不講這種習慣,所以才有不斷的戰爭殺伐、改朝換代;同一個朝代內,也有不斷的顛覆傾軋、奪權鬥法。人們都想建立屬於自己的體制,或者擠進已有的體制中去,成為體制中的一員,成為「說了算」的人。

文化大革命是中國唯一一次在某些方面打破了這種習慣的社會運動。不過,雖然在一些層面打破了官場習慣,但是並沒有建立起「誰對誰說了算」的體制,更沒有真正實現「人民當家作主」,所以只能是一場動亂。

我們有數不清的歷史依據,也有說不完的親身經歷,我們身邊就是這樣的環境。一群人中,一個場合中,誰是官誰就有發言權,誰的官大,誰就可以下結論。一個地方,一個部門,一個單位,都有個所謂的「一把手」,他的一隻手可以遮住天,可以按住地,可以把握一切。一群老百姓在說笑,如果有個官(哪怕是最小的)來了,也立刻會「一鳥入林,百鳥禁聲」。人們對此早已習慣和認可了,即使自己受了委屈,也絲毫不覺得有什麼不對。因為人們心裡都有一個明確的觀念——他是管著我的。

想想眼下的事情,不是嗎?有很多事本來是好事,該做,很多人都希望做,但是就因為說了算的人沒有點頭,就做不了;有很多事明顯是壞事,很多人都做了努力,卻沒有辦法杜絕,只有當某個說了算的人說話了,才能得到解決。

保護這樣的習慣,就能保證當官的利益。這種利益包括多個方面:物質享受、心理滿足、面子光彩、肉體慾望、親朋均霑、等等。所以,凡當官的都要竭盡全力維護這種習慣。他們維護這種習慣,就是維護自己的利益,這是比做什麼事都要認真,都要賣力。所以,在中國要想進行一次革新非常艱難。試想,所有既得利益者都在努力保護這種習慣,誰還有能力改變它?誰又願意去改變它?如今反腐敗難,就難在「法嚴難以責眾,忍痛難以割愛。」

有人說,中國要實現真正的民主社會,還需要多少年的時間,好像只要拖延下去,靠著日月銷蝕,民主慢慢總會來的。其實,這決不是一個時間問題。孟子被尊為「亞聖」,按說在中國也是有一定「政治」地位的,他提出的「民為貴」的觀點已經兩千多年了,結果怎樣?如果不能從根本上改變一個人說了算或一夥人說了算的體制,就永遠不可能有真正的民主;如果不能用一種全社會都認可的規則來約束全社會,就永遠不可能有真正的公平、公正、平等、和諧。

西方也有一些君主制國家,但他們的王室追求、推崇的是平民化;中國已經不是君主制了,當官的卻在推行王室化。這就是因為中國長期的文化傳統和頑固的官場習慣在起作用。

那麼,是不是中國就沒有走向真正民主的希望了?不是。很多有識之士提出過自己的見解,比如讓憲法真正起到該起到的作用,司法獨立,加強監督,等等。主意是好主意,話是好話,但是不落實在實際上,全都白費。打破官場習慣,是中國唯一的出路。

文章來源:《炎黃春秋》雜誌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