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2年1月26日訊】【禁言博客】(252)缺了春晚,百姓照樣過新年!
缺了春晚,百姓照樣過新年!
據“中新網”報導,央視導演黃一鶴,在談到觀眾對春晚的滿意度越來越低時表示:“不找準根本問題,再多的趙本山也救不了春晚。”對此,網上有篇署名李雲勇的文章評論說:春晚,越來越不受歡迎,它到底出了甚麼問題?一是,春晚離民眾太遠。觀眾纍了一年了,全家人圍在一起看看晚會,高興高興、放鬆心情。節目如果全是隔靴搔痒,他們怎麼能喜歡。這些年,春晚口頭表示改革創新,實際上,很少理會民眾需求。不把民眾當回事,民眾自有尋樂處。二是,春晚離政治太近。春晚,本應是一道休閑文化大餐,只要內容健康向上,沒有必要搞得政治味太濃。可我們只看到封殺某某,看不到百花齊放,只看到央視權威,看不到民眾聲音,只看到假公肥私,看不到民眾利益。政治說教、粉飾太平太多,讓人索然無味。三是,春晚離時代太遠。大年夜,辭舊迎新,節目新,面孔新,這個要求不過分吧?可本山年年上,忽悠又一年?單位來賀電,看著讓人煩!反映不出現實生活的喜怒哀樂,只會裝瘋賣傻,把觀眾當三歲孩子。為甚麼就不能真正重視老百姓的感受呢?再有就是,春晚一搞就是大半年,弄得神神秘秘的,投入巨大的人力、財力、物力,都是老百姓的納稅錢,春晚,錢越花越多,戲越來越差,民眾沒有發言權和決策權,這一切,違背財政預算陽光公開、民主決策,是不是與法治中國建設背道而馳?文章最後說,我們越來越感受到春晚的落伍,與不合時宜。何必還要再弄這個勞民傷財,費力不討好的春晚呢?春晚並不是本來就有的,缺了春晚,地球照樣轉,而且完全可能轉得更好!
沒來的請舉手
清華大學教授劉瑜,發表了一篇文章,題目叫:“沒來的請舉手”。文章說:因為發點牢騷,被一個朋友教訓:“中國現在發展得很好呀!你看”她順手往窗外一指,“比國外很多地方現代多了!”我的確看到窗外的高樓大廈和車水馬龍。如果張擇端還活著,這些景象,足夠他再畫一幅現代版的《清明上河圖》了。正為自己的消極心態感到羞愧,突然想起一個笑話。老師對著全班學生點名:“沒來的請舉手。”我問這個朋友:你知道韓穎嗎?她搖頭。我說:她是北京的一位獨立參選人,因參選人大代表被跟蹤,被騷擾,甚至被毆打,而這只是今年受到打壓的諸多獨立參選人之一。我問:你知道雷金模嗎? 她又搖頭。我說:這是一位普通的塵肺病人,因為沒錢治病現在岌岌可危,而這只是無數得不到醫保救助的病人之一。我又問:你知道有農民因維權而死嗎? 她還是不知道。我告訴她:有一位村民,在維權事件中,與政府發生衝突,在看守所“突發疾病”死亡,而這只是神州大地上,諸多“看守所神秘死亡”事件之一。我一口氣列舉了十來個她從未聽說過的人,都是這個欣欣向榮的時代裡“沒來的人”。因為可能會“影響”社會穩定,所以,關於他們的信息總是模糊不清,雖然網上偶有透露,但相關信息總是倏忽即逝。這當然不是說《清明上河圖》上畫的車水馬龍是假的,但車水馬龍的背面,還隱隱浮現著另一個不那麼豪邁的世界。美國著名記者斯諾,在一九六○年和一九六四年兩次訪問中國後,將關於中國發生了飢荒的傳聞,駁斥為“冷戰宣傳”,說:“我在中國沒有看到飢餓的人。”你沒看到,是因為數以千萬計的人都餓死了,成了沒有來的人。你看,沒來的人都沒有舉手,這說明大家都在這裡,我們多好啊。
中國百姓揹負著最沉重的政府
網上有個帖子說:從1995年到2010年,如果把通貨膨脹的影響去掉,中國政府預算內財政稅收,在這15年裡增加了10倍,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概只增長了2.2倍,農民收入只增長了1.7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