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2年1月9日訊】美國主導新的亞太經合組織,中美戰略對峙將更緊張,允中加入,又擔心中共說話不算數。
最近一段時期,國際政治經濟關係中較為引人矚目的事件當屬十一月十二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夏威夷火奴魯魯召開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會議上發表有關美國亞太新時期戰略構想的講話,提出美國將著重建立「跨太平洋合作夥伴關係」(Trans-PacificPartnership,簡稱TPP),欲圖建立一個以高要求協定為基礎的跨太平洋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新秩序;無獨有偶,十一月十八日在印度尼西亞召開的東亞高峰會議(EAS)上出現有關南海主權爭端的熱烈討論。在美國陸戰隊進駐澳大利亞之後,五角大樓於十一月十八日宣佈不久前成立的LCS濱海戰艦將在近期佈置在新加坡,此舉使得南海的中美戰略對峙格局更加緊張。
TPP將是世界最大自由貿易區在前述亞太經合組織(APEC)會議上,奧巴馬宣佈美國已與其他八個亞太國家(澳大利亞、文萊、智利、馬來西亞、新西蘭、秘魯、新加坡、越南)就亞太經濟貿易合作初步協定之大綱達成一致性意見,爭取在二○一二年正式締結一項自由貿易協定,以促進自由貿易與經濟合作,刺激經濟增長。
十一月十三日,奧巴馬又宣佈: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希望加入TPP(十一月十七日台灣總統馬英九也表示要積極爭取加入TPP)。由此亞太地區兩大經濟區域性合作組織(亞太經合組織和東盟)中的主要成員國(除了中國)均將成為TPP成員,並有可能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貿易區,甚至部分替代世界貿易組織(WTO)的實際功能。
十一月十五日中國外交部官員表示:中國的對外貿易關係是全方位的,中方對包括《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TPP)在內的任何有利於亞太地區經濟融合、共同繁榮的合作倡議都持開放態度。
十二月五日,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召開的為期五天的閉會期間工作會議上,將分成若干工作組進行討論,工作組包括市場准入、投資、服務、非相容措施、產地規則、知識產權等。這些工作組將根據TPP成員國領袖們的近期意見討論向前推進的細節,重點討論二○一二年的工作議程,二○一二年七月將是就相關議題進行談判並達成協議的里程碑時刻。屆時將形成約五億人口的單一市場,隨著日本和加拿大加和其他亞洲經濟體加入的可能性增大,這一市場和人口規模還將明顯擴大。
迄今為止,成員國已經舉行了九輪談判,而此次工作會議並非新一輪談判。在前述APEC會議上,TPP成員國領袖們已經達成一個粗略框架,儘快參與談判各方的條件迥異,議題內容相當複雜,最終還是達成了基本共識並表現出各國攜手共進的強勁信心。
中國反對外來勢力介入南海糾紛
有人或許會發問:既然已有亞太經合組織(APEC)存在,又何必疊床架屋、另起爐灶呢?應當澄清的是,TPP志在建設全面的高標準多邊自由貿易協定,包含知識產權、政府採購協定、勞工、環保等諸多方面,一旦達成將具有法律約束力,因而與有東道主地方風情服裝秀的「大團圓俱樂部」APEC存在顯著差異。
TPP這一高標準的協定要求對發展中國家來說,可能具有一定的難度,而對發達國家來說卻是更加有利的自由貿易與經濟合作環境,並且能夠得到有效的法律保護。就中國而言,除了爭議已久的知識產權和環境保護問題之外,還有中國現行的外匯管制政策和勞工政策。TPP要求所有成員國實現零關稅貿易,並按市場經濟規則制定本國的貨幣政策,隨著經濟規模的擴大與國際經濟參與度的加深,匯率管制與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時間表問題已經不再單單是中國自己的內部事務。
在東亞峰會上,南海領土爭端與航行自由問題成為焦點議題,中國總理溫家寶強調中國反對「外來勢力」介入南海主權糾紛,並以溫和的姿態表示中國願意向東盟提供幫助,對東盟的基建貸款從一百五十億美元提高到二百五十億美元,並提供三十億人民幣設立中國││東盟海上合作基金。
依筆者之見,倘若中國未能及時被接納成為TPP成員國,並且臺灣捷足先登,必將造成對中國政府不利的被動尷尬局面,也會從實質上影響TPP的整體經濟規模與滲透深度。或可造成中美政治經濟戰略全面對峙的進一步緊張格局。
擔心中國加入常常不兌現承諾
但若第一時間就接納中國加入TPP或許會緩解中美對峙壓力,卻有可能縱容不合約束規則者逆市場化行為的蔓延,等於事實上屈從於其經濟規模及潛在市場空間層面的要挾。從以往經驗來看,中國在加入各種國際組織和公約之前與之後的表現差距顯著,比如中國花費巨大成本,歷時十五年時間竭力爭取加入的世界貿易組織(WTO),其具體規則內容條款在中國已加入該組織十年之後仍然鮮為國內公眾所知,甚至在全國各書店都找不到一本能夠被權威機構和各方普遍認可的中譯本(對照加入該組織之前出版的約一萬三千多種有關的圖書,真是一個莫大的諷刺)。
毫不誇張地說,熟悉瞭解WTO規則內容條款的中國省部級以上領導人絕不超過十人,瞭解相同內容的中國學者也絕不超過一百人。所以中國往往追求的是加入某一組織或協定本身,至於加入之後能否兌現當時所做出的承諾倒少有人在意,因為往往之前做出承諾和後來負責兌現承諾的領導人並非同一批人。近年來,中國領導人一方面在各種場合施加政治和經濟壓力要求西方國家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另一方面卻搞逆市場化倒退,用計劃思維回歸來指導經濟工作,肆無忌憚地推行「國進民退」,使中國在一九九二年鄧小平南巡講話之後歷經十年初步確立的初始性市場經濟發生顯著逆轉。
再比如中國龐大的政府採購市場大部分不向外資企業開放。中國迄今仍未履行加入WTO《政府採購協議》的承諾,該協議是獨立於WTO常規規則之外的單獨協議。中國政府承諾在今年年底前遞交加入該協議的新提議,但美國商界對其是否會履行承諾表示懷疑。
因而將中國在一段時期(比如五到十年)內排除在TPP之外,未必不是一個迫使其轉向市場化和自由化的更好選擇。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中美之間的全方位博弈至少在一定時期內會決定亞太經濟格局的基本走向,並且對世界經濟與政治格局產生深遠影響。
(作者係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校區訪問教授)
文章來源:《開放雜誌》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