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1年11月9日訊】中國的刺繡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優秀的民族傳統工藝之一,刺繡與養蠶,繅絲分不開,所以刺繡,又稱絲綉。據《尚書》記載:四千前的章服制度,就規定「衣畫而裳綉」。宋代以後崇尚刺繡服裝,后來逐漸在民間廣泛流行。
史傳黃帝時代就有彩繪花紋的記載。那就是說,古代原始人類早懂得用色彩來美化自己。開始時將顏色塗在身上,稱「彰身」;再進一步刺在身上,稱「文身」;後來就畫在衣服上,再發展成綉在服裝上。
《禮記·月令篇》說「文綉有恆」,據註釋「文,是指畫,古代祭祀的禮服上衣是畫的,下裳是繡的」。
目前能看到的刺繡實物最早的當然要數荊州戰國楚墓出土的「龍鳳虎紋綉羅」了。這是一幅羅地上用鎖綉法表現的作品,保存完好。另外還有同墓出土的龍鳳紋綉絹、湖南長沙烈士公園出土楚國刺繡,也保存得很完好,這是認識古代刺繡的最好資料。
中國的刺繡工藝幾乎遍於全國,蘇州的蘇綉、湖南的湘繡、四川的蜀綉、廣東的粵綉各具特色,被譽為中國的四大名綉。我們在這里為您介紹湘繡。
湘繡已有2000多年歷史。湘繡是起源於湖南的民間刺繡,吸取了蘇綉和廣繡的優點而發展起來。屬中國四大民間刺繡之一。
湘繡特點
湘繡材料由布料和綉線結合而成。湘繡主要以純絲、硬緞、軟緞、透明紗和各種顏色的絲線、絨線綉制而成。湘繡構圖嚴謹,色彩鮮明,各種針法富於表現力,通過豐富的色線和千變萬化的針法,使綉出的人物、動物、山水、花鳥等具有特殊的藝術效果。
在湘繡中,無論平綉、織綉、網綉、結綉、打子綉、剪絨綉、立體綉、雙面綉、亂針綉等等,都注重刻畫物象的外形和內質,即使一鱗一爪、一瓣一葉之微也一絲不苟。湘繡著名老藝人余振輝發明和完善了毛針法,使湘繡表現的獅、虎栩栩如生,成為中國四大名繡中獨有的著名針法。
湘繡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逐漸培養了質樸而優美的藝術風格。隨著湘繡商品生產的發展,經過廣大刺繡藝人的辛勤創造和一些優秀畫家參与湘繡技藝的改革提高,把中國畫的許多優良傳統移植到綉品上,巧妙地將我國傳統的繪畫、刺繡、詩詞、書法、金石各種藝術融為一體,從而形成了湘繡以中國畫為基礎。
運用七十多種針法和一百多種顏色的綉線,充分發揮針法的表現力,精細入微地刻劃物象外形內質的特點,綉品形象生動逼真,色彩鮮明,質感強烈,形神兼備,風格豪放,曾有「繡花花生香,綉鳥能聽聲,綉虎能奔跑,綉人能傳神」的美譽。
70年代末,湖南省湘繡研究所在傳統雙面繡的基礎上創製了雙面異物綉,即正、反兩面輪廓相同而形象不同的雙面綉。1979年又創製了雙面全異綉,即正、反兩面形象、色彩、針法等完全不同的兩種畫面。
雙面全異綉使湘繡的表現形式和技藝水平達到了驚人的高度,湘繡先後參加過日本、巴拿馬、美國等地舉辦的國際博覽會,多次獲得優勝獎,在國際市場上享有盛譽。雙面綉國人譽為「超級綉品」,外國友人稱為「魔術般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