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可行 咪表到廈門水土不服

【新唐人2011年12月8日訊】(中央社台北8日電)參考香港、澳門經驗,號稱全大陸最先進的廈門咪表(電子計時表)」,幾乎名存實亡。目前,「咪表」違規通知單處理率奇低,有人停車,少人交錢,還遭當地媒體評為「水土不服」。

咪表」一詞源於香港。在大陸,可分為電子停車咪表和憑票停車咪表,作用為提示車主在佔用道路停放車輛時,應有時間觀念和繳費意識,減少車輛對道路佔用時間和空間,提高道路通行功能。

東南網報導,廈門咪表自1998年出現;至今被欠的帳單,已達數萬張之多。2006年,咪表公司共發出「違規通知單」6.6萬份,處理率還有53%;2007年,開單6.74萬份,處理率下降到38%;2008年,開出違規單7.94萬份,處理率僅為29.1%。

到了2009年、2010年和2011年,有些咪表公司巡查員開單幾乎失去積極性。一位巡查員就說,「開了也沒什麼用」。

「為什麼咪表在香港應用得好?因為在香港停車超時,不繳費會受到高額罰款,達到一定時間不處理,車子會被政府直接拍賣。」一名去過香港的廈門市民表示。

咪表管理人員分析,咪表遭遇的尷尬,根源在於沒有「法律武器」。所有政府部門相關文件中,只有一份從1999年9月1日起實施的「廈門市城市道路汽車停車臨時佔道收費管理的暫行規定」,規定停車若不繳費,可以鎖車、拖車,車主還要支付鎖車費;然而,「暫行規定」是效力最低的文件。

此外,咪表公司的「心虛」之處在於,對於停車不繳費的車輛,巡查員沒有執法權,只能「貼貼單」。報導指出,這是造成廈門500多個咪表名存實亡的主因之一。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