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1年8月10日訊】轉眼間,引起全球關注的溫州動車組追尾事故已經發生了將近三個星期。
香港街頭舉行了好幾場悼念活動。有政黨號召的,也有時事評論員在網上發起集會。規模雖然不算大。但都是一種象徵。
中國鐵道部連日來的回應引來輿論不斷抨擊,陸港兩地媒體均言辭辛辣激烈。
在「融合」之聲高唱入雲的香港,40條人命的教訓,讓香港人想到些甚麼?
「自身難保」
溫州出事的這段鐵路雖然只是運行動車組的客運專線,但無論鐵道部如何否認,都改變不了一個普遍認知:中國的高鐵建設就是在動車組線路的基礎上發展上去的。
一些香港人想起了一年多前的高鐵建設爭議。當年大家在「損害香港經濟利益」、「抗中亂港」、「官商勾結」和「大白象」這些字眼之間激烈謾罵,現在卻不得不面對關乎人命的安全問題。
香港短短26公里的路段將以時速200公里運行——也就是動車車次的速度,信號系統的設置則會是高鐵標準。
港府與香港鐵路公司(港鐵)在溫州車禍發生後不久透過媒體吹風,一說他日高鐵香港段的信號系統將全部由港鐵跟隨內地標準來設計;二說稍後將於國際招標購買列車,不排除會採用「國產列車」。
香港媒體在事發後紛紛指出「和諧號」系列動車組和高鐵動車組的「技術轉移」根底,或隱或現的批評那些「盜來的自主技術」,已下馬的鐵道部長劉志軍當年盲目追求速度的傳言更讓大家側目。
儘管港段信號系統將由香港設計,儘管港鐵還沒有定論其高鐵列車是否都是「國貨」,但是車始終要開過深圳河,內地的列車也始終要開過來。
更重要的是,香港人始終要搭乘這條高鐵線來往全國各地——據《星島日報》報導,當天追尾的D301次列車上原來就有兩名香港人死裡逃生。
近日港澳辦主任王光亞一番批評香港官員「成也英國、敗也英國」,不懂「當家作主」的言論仍然是政界熱烈討論之中的話題,一些評論就提出,請港府「當家作主」,停建造價600億港元的港段高鐵。
眼下港段的土建工程已經是如火如荼,怕是騎虎難下,提議者的願望恐怕不會成真,但是溫州車禍讓人們對中國鐵路安全失去了信心,他日高鐵建成,也不知道還有多少香港人有這個膽量坐上去。
而且時至今日,就算是香港自己的鐵路都已經逃不過「中國製造」南車集團製造的輕鐵列車去年開始上線運營;北車集團的地鐵列車正在交付調試當中,今年下半年上路。
中國成為「世界工廠」,香港人自知不可能不用中國貨,心中也就剩下無奈。
情感衝擊
溫州車禍讓香港人更感難堪的,一是那種似要事事隱瞞的感覺,尤其是當鐵道部發言人王勇平在回應掩埋車體時說了那句「名言」之後:「至於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
二是事故背後可能存在的各種貪污腐敗——連日來香港報章上的評論都沒有忘掉這組詞語。
雖然不少人批評香港的問責文化已經到了氾濫的地步,但是問責二字始終是香港人珍而重之的瑰寶。
溫州車禍發生後,香港網民跟國內網民都要求交待真相。大家都在觀望溫家寶當天巡視事故現場所許下的承諾能否兌現,對於盛傳中宣部下令壓制報導導致上百報刊連夜改版的事同樣咬牙切齒。
香港中文大學的媒體學者馬傑偉教授給《明報》的投稿寫道:「殖民時代只有少數港人憂國憂民,大陸是遙遠的地方。但今天,大部分港人均捲入大陸希望與憤怒的情緒漩渦。」
香港人融入內地的「希望與憤怒」是好是壞,恐怕還要更多時間來印證,但是一段被香港網民瘋傳的話,也許說明兩地人民都找到了一個「最大公約數」。
那是中央電視台新聞主播邱曉明的話:「中國,請你放慢速度的腳步,走的太快,不要把人們的靈魂落在後面!」
文章來源:《BBC香港觀察》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