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保華:民進黨的選舉風波

【新唐人2011年7月13日訊】面對2012年的總統與立委選舉民進黨內部不論是初選還是提名,一直是風波不斷,也就是不斷有不同聲音出現。這不必奇怪,我覺得有幾個原因:

第一,民進黨是開放型的民主政黨,有不同聲音是常理;

第二,民進黨是威權體制下“殺”出來的政黨,因此有草莽性格;

第三,蔡英文缺少資源來協調不同山頭與派系,不如阿扁當總統時候;

第四,主席蔡英文擔任主席3年,黨齡又不長,實際上黨內還有一些人並不服氣,只是綠營民眾者支持蔡英文的多,因此勉為其難、顧全大局,但一有風吹草動,原來的想法又會冒出來。

與目前黨中央主流的不同意見,不一定是錯誤意見,有的意見也是正確的。所以面對這些意見,黨中央與蔡主席,都要認真傾聽。但是如果意見太多,甚至對外放話,再被統媒統客見縫插針,對民進黨及其支持者,也會造成許多困擾;至少,民進黨資源本來就非常缺乏,要面對國民黨與共產黨的圍攻,如果後院不斷起火,肯定會影響戰力,一旦有所閃失,賠上的不但是整個黨,甚至是整個台灣與事關全球的民主大業,不要低估這一點,因為勢必助長共產黨的氣焰,就如他們收回香港那樣。

對此我提出以下的問題,以及我的看法:

一,如有不同意見,先想想這是為個人、自己的派系,還是從大局出發?

二,由於角度不同,能否設身處地站在對方立場考慮,以減少主觀偏見?

三,有沒有可能以內部溝通來解決或暫且保留意見,還是非得對外放話?

四,就是對外放話,有沒有必要一定公開點名,造成無法收拾的後遺症?

最近國民黨18全代會上,吳伯雄先罵馬英九,然後說,從大是大非(認同中國還是認同台灣),他還是支持馬英九。由於他罵馬英九沒有點名,馬英九可以認為不是罵他,而是罵吳敦義,因此不會撕破臉而造成分裂。很遺憾,民進黨的政治人物,有時反而欠缺這方面的認識。不要忽視這個問題,這關係到民眾的觀感。

在成熟的西方國家,並不存在這個問題,例如美國民主黨總統初選奥巴馬與希拉蕊點名對罵,但是當選後一個做總統,一個做國務卿,合作很好,有相互給對方“小鞋”穿嗎?有沒有進行含沙射影的放話嗎?即使唯恐天下不亂的某些媒體,也沒有他們見縫插針的機會。這才是民主國家政治家的胸襟與風度。中國人愛面子,胸襟狹隘,一經點名,那就成為永久的世仇。台灣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即使某些主張“去中國化”的民進黨政治人物,也難脫中國小農經濟的格局,不幸的是他們自己並不知道,因為缺乏自身反省的精神。為此,也只能要求彼此不要公開點名以維護團結。

在這次立委提名過程中,黨中央對李俊毅與王定宇處分的不同我也不理解,但是如果要徹底搞清與解決這個問題,恐怕要耗費許多精力,也不一定解決得了,結果王定宇從大局出發,自動退出。不分區立委的鄭素華,在爭議聲中也自動退出給黨更多的空間。這都是顧全大局精神,短線似乎吃虧,長線則是加分,自己加分,黨也加分。我不認識鄭素華,但是她的這個態度,讓我對她引發爭議的“污點”有所改觀。

民進黨成立至今已經25年,原先完全沒有人脈的蔡英文要在3年內完成民進黨的轉型,誰都知道是不可能的事情。對她可以有所期許,提出更高要求來督促她,但是不要提出過苛的要求來攻擊。以“派系分贓”來說,現在哪一個人可以完全不顧派系按照自己的意志決定而沒有雜音出現?“照顧派系”是現實的需要,以利調動各個派系的積極性,提高戰力,為何一定要說是“分贓”?“黨內無派,千奇百怪”,除非有能力消滅派系,或者自己可以獨裁一切而不尊重民主程序,否則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這種現象都難以避免。這也與民主的成熟度有關。

民進黨要改革,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與台灣獨立建國一樣,欲速則不達,需要大家一點一滴的去做,去改革。尤其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第一要團結,第二要講究策略。

文章來源:《極光》電子報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