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0年12月11日訊】-陸物價飆專題之2(中央社記者周慧盈上海特稿)台商經營的雅薇時尚餐廳預計年底正式營業,還沒開業,就碰上中國大陸這波的物價飆漲,總經理胡良俊忙著張羅開張各項業務時,還要從各個管道打聽如何買到品質與價格兼具的食材。
胡良俊這位上海台商並不孤獨,他面對的物價問題,近半年來對大部分大陸民眾與境外人士都是如此觸目驚心。
就拿重要的食材大蒜來說,從前1斤只要幾毛錢,目前上海市場價約每斤人民幣6塊錢,最貴的時候曾經漲到每斤15元,比豬肉還貴。
蒜價瘋漲的原因有多重,供需失調與人為炒作都難脫關係,大陸老百姓無奈之餘想出了「蒜你狠」的說法,淋漓盡致地描繪出蒜價瘋漲的實情。
除了大蒜,麵粉、蔬菜、米、油等民生必需食品也無一不漲。10斤裝的大豆油去年41元一桶,今年飆到54元一桶,漲幅約30%。另外由於棉花價格上升,衣著類也跟著漲價。
面對節節高昇的物價,一般民眾可以「斤斤計較」過日子,但是餐飲業者就很頭疼,特別是像走宴會路線的雅薇餐廳,要兼顧品質與價格,就要多管齊下。
剛從香港找魚翅貨源回到上海的胡良俊說,在高物價時期,節省成本方式包括囤貨與尋貨。可以保存較久的食材就想法囤起來,另外還要四處尋貨,向批發商或不同廠家打聽貨源,甚至直接到產地找貨。
面對食物材料價格上升,餐飲業者卻不能立即用漲價來反映成本。
一家在上海開設了四間分店的業者說,如果成本持續上漲,不排除未來售價也跟漲,但這需要觀察,如果物價飆漲只是暫時性,在競爭力的考量下,就不考慮漲價。
不過,這項原則顯然不適用於所有業者。
在朋友眼中屬於「貴婦」級的家庭主婦芳芳最近與朋友相約在上海某家五星級飯店,兩人點了兩杯卡布其諾,買單時卻嚇了一跳,一杯卡布其諾連稅竟要價80.5元。
芳芳接受中央社訪問時還連連表示不能接受,她說幾個月前這杯卡布其諾的售價對她來說還算正常,是她結帳時不會注意、也不會記住的價格。這波漲價潮對芳芳來說,印象最深的就是「咖啡漲得最厲害」。
貴婦有貴婦不可接受的貴,靠薪水過日子的一般人,每個漲價更是驚人與無奈,因為咖啡可以不喝、奢侈品可以不買,但是飯不能不吃,只能選擇怎麼吃。
以精明著稱的上海人幾個月前就開始調整生活態度,有人專程跑到學校餐廳吃飯,有人不怕路遠跨區買便宜菜,衣冠楚楚的白領階層終於願意放下面子從家裡帶著便當去上班。
這些所有的「撇步」都是為了省荷包,究竟物價是怎麼個高法?
中國10月消費物價指數(CPI)年增率飆到4.4%,遠遠高出官方設定的3%年度目標,也創下兩年來新高,也已超出溫和通貨膨脹範圍。
翻開報紙,最近一個多月來物價的相關報導成篇累牘,老百姓的艱難也終獲官方正視,11月間的短短9天內,兩度上調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各0.5個百分點,間隔時間的短暫據稱在歷史上尚屬首次。
官方緊接著又宣佈多項穩定價格措施,並表態必要時會對重要生活必需品與生產原料進行臨時性干預。
沒多久,中國國務院又提出調控物價的16項措施,增加低收入群眾補貼、價格管制以及加強監管防止囤積投機等措施紛紛出籠。
中國的物價主管機關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則在11月22到26日的5天內連發9個通知調控物價,密集程度史上罕見。中國商務部、農業部等部會也聯袂應戰,以平抑物價。
這個月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將明年貨幣政策立場從目前的「適度寬鬆」轉為「穩健」。各種分析都認為,這代表2008年底開始的經濟刺激政策退出,防止通膨成為重點。
除了提出各種抑制漲價措施,官方也要求企業參與穩定物價行列,大陸四大糧油企業被要求,所有小包裝食用油產品4個月內不要漲價。
在連串密集措施下,部分商品價格應聲而落。
官方數據顯示,大豆、玉米、小麥、水稻、馬鈴薯、麵粉等農產品主產區市場報價連續幾天漲幅為零;蔬菜、棉花價格也回落。食用農產品價格出現了近半年來的首次下跌。
從事運輸工作的小朱說,從世博會開始一下子漲起來的物價,最近真的掉很多。
雖然官方出手後,物價終於暫時被壓住,但是元旦即將來臨,緊接著又是農曆春節,「雙節」因素無可避免將抬高物價。
即使沒有年節因素,一般都預期,物價漲勢明年將繼續。
中央電視台最近訪問了百位經濟學家與企業家,其中7成3認為大陸目前通膨情況嚴重,6成5預測明年將面臨高通膨。
推升物價的原因眾說紛紜,游資太多、貨幣超發、美元貶值、成本推動都被列為物價高漲的推手。
中國國家資訊中心經濟預測部副主任祝寶良曾在一次公開演講中表示,預期短期內、甚至未來5年內,中國都會面臨較大的價格上升壓力。
在這次來勢洶洶的高物價時期以前,中國自實施改革開放政策後曾兩度遭逢通貨膨脹。第一次的時間點為1988到1989年,兩年的CPI增幅都超過了18%。
經濟過熱與需求造成了當時的通膨,加上貨幣供應過量及物價改革,讓情況不可收拾。不過在官方針對投資和貨幣供應採取調控後,1990年CPI增幅降到3.1% 。
第二次通膨出現在1993到1995年,主要是經濟過熱造成。
當時中國政府大幅調高能源與交通等基礎產業價格,過熱的經濟加上價格體制改革以及貨幣超量發行,導致CPI年增率由1992年6.4%飆到隔年的14.7%。1994年CPI年增率高達24.1%。在綜合調控下,1996年的CPI降到8.3%。
這波高物價會在中國政府調控措施下快快地走進歷史,還是如預期般地繼續下去,目前難以斷言。不過,因為不確定感,很多人的消費習慣確實在改變中。
29歲的小陳月收入約7000元,以前買一條牛仔褲都是700、800元,現在也差不多。只是以前每個月都會買,現在一季買一次。他說,在高物價年代,最好保持低慾望,否則少的是荷包,苦的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