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09年10月26日訊】(中央社布魯塞爾26日法新電)除了任命一位主席當作歐洲聯盟(EU)的全球代表人物,「里斯本條約」(Lisbon Treaty)簽署後所引發的最大權位角逐戰就是資源雄厚的外交團隊控制權。
歐洲聯盟如何爭取在全球舞台上有較其經濟實力更大影響力的幕後具體內容,以及外交團隊將如何定位等問題,大部分將取決於柏林、巴黎與倫敦的意向。
照法國歐洲事務部部長賴洛奇(Pierre Lellouche)的說法,新設歐盟外交部長「可能是里斯本條約最重要的創新」,甚至比職權仍有待確定的理事會主席還重要。
對於這個被彆彆扭扭的稱作「歐盟外交暨安全事務最高代表」(High Representative of the Union forForeign Affairs and Security Policy)職務的首位人選,各國政府的幕後磋商已進入後面的階段。
部分原因或許是為彌補布萊爾(Tony Blair)可能被提名為理事會主席意外面臨巨大反對意見,上週英國外相米勒班(David Miliband)的聲勢水漲船高,聲勢領先的還有瑞典的畢爾德(Carl Bildt)、芬蘭的雷恩(Olli Rehn)以及奧地利的普拉斯尼克(UrsulaPlassnik)。
儘管米勒班已於本月23日透過外交部辦公室在「推特」(Twitter)網頁上表示自己在首相布朗(GordonBrown)下已有相當滿意的職務,國內政治情勢顯示他的候選人身分不會輕易消失。
另一方面,由於俗稱「對外行動部」(ExternalAction Service)的外交團隊將統轄來自歐洲各國政府、「歐盟執行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和「歐盟部長理事會」(Council of Ministers)三個歐盟構成單位的數以千計外交官和官僚,這個最後將由新部長領導的機構,引發激烈控制權角逐戰。
除布魯塞爾(Brussels)外,代表團工作人員也將派駐世界各地。
歐盟雖然被稱為經濟巨人,其政治影響力卻相形見絀,甚至被倫敦市長強生(Boris Johnson)嘲笑為「微不足道」。
正因為如此,歐盟已表明將創設一個更一致、更具野心的機構。
但是和從前一樣,由於歐盟由眾多機構拼湊而成,這意味所有大計畫都面臨制度性風險。
「歐洲議會」(European Parliment)已經迅速採取行動。
由於擔心會員國,尤其是大國,可能主導外交團隊的每項行動,歐洲議會希望這個機構由歐盟執委會領導。
歐洲議會不但可以預算權控制它所不喜歡的執委會措施,更期待新設立的泛歐洲性機構形象與己相近。
本月22日,歐洲議會以一面倒的表決結果─424票對94票─通過動議,要求將代表團「整合進執委會的行政架構,以確保其運作完全透明」。
歐洲議會鐵定會獲得執委會支持。
執委會主席巴洛索(Manuel Barroso)本週告訴議會,代表團將「無可避免的與各機構密切合作,尤其是執委會」。
他表示:「它(代表團)的成功唯賴歐盟的對外行動大於各機構相加的總合。」
雖然部分會員國不希望執委會染指其權力,小國也不想坐視外交團隊淪為大國的禁臠。
正如一位外交人士所言,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各國政府到底要打「歐洲牌」,還是「排斥一個太獨立的外交機構」。
有一點可以確定,代表團唯有在柏林、巴黎與倫敦的同意下才能運作。
否則將如布魯塞爾「歐洲政策中心」(European Policy Center)的米西羅利(Antonio Missiroli)所警告,各國將耗盡這個計畫中任何有意義的力量。(譯者:中央社楊超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