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拳名師讚大賽開拓眼界

【新唐人2009年10月6日訊】第二屆新唐人電視臺“全世界華人武術大賽”剛在紐約圓滿結束,香港意拳名家何家興讚揚大賽弘揚傳統文化,開拓華人眼界。他並認為,傳統武術有袪病健身功效,深層次來說就是走返樸歸真的修行路。

意拳又名大成拳,由王薌齋宗師於1920年代中期所創,以站樁為基礎鍛練,達到“內養神意氣,外練筋骨力”的鍛練效果,得到廣泛流傳。現任香港意拳學會副會長的何家興幼年體弱多病,12歲就開始習武,自廣州偷渡來港後,仍堅持練武,偶然的機會遇到香港意拳鼻祖梁子鵬的徒弟孫秩師傅,即苦苦拜師,幾經艱辛,終獲孫秩收為徒弟,學拳至今23年,除身體日益強壯外,也深得意拳真諦。

他介紹意拳的特點說:“意拳以站樁為主,我們有句話叫『要知拳精髓,首從站樁起』,這個是入門的過程,但在站的過程一直有人指點、提醒他,這是最主要入門的根基。”練站樁要下苦功,長期堅持必有成效:“站可以讓那個人脫胎換骨,我們叫洗髓易筋,將身體由弱轉強,慢慢身體健康了,精神好了,對於工作各方面有很大的幫助。”

何家興現今居於長洲,偶爾才出門教拳,閑時隱居郊野研習傳統武術。除了意拳外,他還精通六和八法拳。習武數十年,他一直堅持和鍾愛傳統武術,發現裡面的內涵廣博精深,非現今的新派武術能比。

傳統武術重視武德

他體會傳統武術的特點,首先是簡單而功效大,“不用花太多時間去記動作,簡單的動作得到的功效非常之大”。其次有袪病健身功效,“真正的功夫我們到現在來說以健康為主,醫病為主要,針對不同的病,用不同的樁醫”。而且對武德的重視,對人非常有益。“我們傳統武術非常重視武德,在武德方面打架是不理智的,學了武術之後是以武制武,勸人家不要打,對社會的治安都有好處。”

從深層次來說,他領悟傳統武術的精髓,其實就是走返璞歸真的修行路。“傳統最主要它是接近道,返璞歸真,那麼先由武術慢慢修文化,再將文化進入道,道就是人生道理,處事做人,就是武德,不要以為自己懂武功就欺負人,而是以幫人為目的。”

對於新唐人電視臺舉辦武術大賽弘揚傳統武術文化,何家興認為是件大好事,雖然本屆未能參與,他也希望今後有機會一起盡力弘揚和推廣傳統武術,“給廣大的市民、全世界人打開眼界,了解多一點,希望有一個美好的將來。”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