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恕別人 拯救自己

【新唐人2009年5月17日訊】淑雀說起自己的婆婆時,內心充滿了不平:她十分感慨自己的丈夫和大伯雖然是親兄弟,在婆婆面前得到的待遇卻截然不同——不論是財產的分配,工作的安排,甚至生活中的應對,婆婆總是處處袒護大伯,很明顯讓她感到不公平。

同樣是孫子也是不同的臉色和福利,長孫疼得像寶貝,自己的孩子卻像沒人愛的陌生人。長期在這種憤懣不平的氣氛下生活,她過得很不快樂,一肚子的委屈和不滿讓她總是眉頭深鎖,她說自己都快要得憂鬱症了!當我們議論到「寬恕」,並且提到要試著對仇恨的人在內心說出“我愛你,祝福你”的話話語時,她認為自己完全做不到。

我們進入對“寬恕”的討論時,發現要做到寬恕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卻是我們一生中必須努力學會的課題。首先要承認的是自己內心的受傷是無可否認的事實,傷害造成的痛苦也是事實,在這樣的情形下,我們才能慢慢的抽絲剝繭,找出轉化和應對的方法。當然,我們也可以選擇不願意寬恕,但是應當明白的是:如果總是心存怨恨,曾經的傷害會在一次又一次的回憶中被強化、加劇,會愈益嚴重地破壞心情,影響生活,甚至影響健康。

而選擇寬恕卻可以將陳年舊帳的沉屙化解於無形,你會有一種輕鬆自在的奇妙感受。寬恕不是把憤怒擴大,而是停止對自我的傷害,中止對自己的折磨。寬恕是一種美德,寬恕是一種解放,是性靈的昇華,是惡夢的結束,是重生的喜悅,學會寬恕我們才可以真正的樂觀面對人生,活在當下、活出自我。

的確,這個世界從來不曾公平過。假如我們換一個角度看──從一出生開始人們便擁有不同的性別、容貌、身材和健康狀況、不同的物質環境、不同的文化教養、乃至不同的人生境遇,這世界怎麼可能是公平的呢?接觸窮人時才知道(她)他們羨慕的是衣食無缺,接觸富有人家才知道(她)他們羨慕的是心靈的豐足,接觸殘疾人士時才知道(她)他們羨慕的是健康的身體……而我們卻總是習慣於從自己的不足去渴望自己所沒有的,永無止境,同時也因為不能獲得滿足便產生了不快樂。

這個社會因為不公平才有窮人和富人,才有士農工商,才有恩怨情仇,人生歷程中,我們也曾在無形中傷害別人,給別人帶來不公平,所以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去寬恕別人呢?念頭這樣一轉,寬恕別人就會變得比較容易一些。

當某人的毀謗和中傷阻斷了我們的光明前程,或者因為某人的過失而奪走我們心愛的人的性命,這時的寬恕也許會讓人以為我們是軟弱沒有骨氣的、是不公平的,所以這時候我們更需要用同理心去體會對方的心情,因為在這世上是與非並不是絕對的,如果多一點體諒和謙卑的心將有助於寬恕。

根據醫學的資料顯示,寬恕的腦波和同理心是在大腦的同一位置,這樣的安排絕對不是偶然的巧合。寬恕中須有更多的同理心作支持,因為有了同理心,我們甚至可以在有關責任方真誠的賠禮道歉之後,原諒民族的掠殺、原諒異國的侵略;因為同理心我們承認彼此都有自主存在的權利,所以我們可以原諒所謂的不公正,消弭所有的恩怨、責難、偏見,那麼便可以沒有恐懼與傷害,只有寧靜與平和;這一切是因為我們有接受道歉的大度,有寬恕別人的睿智。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往往在無形中陷入仇恨和妒忌,在彼此傷害、報復和逞強的惡性循環中,日漸沉淪。要學習寬恕,就必須學會從另一個角度看待事物,人世間沒有絕對的公平,世上的對與錯也沒有絕對的標準,在換位思考中,在包容與體諒中,我們才能看淡傷痛與執著,憤怒與焦慮。

要做到寬恕,還可以利用一些方法,例如透過靜坐冥想,透過體能活動,透過禱告或反省,找到健康真正的自我,找回嬰兒時期那種單純、良善,沒有心機和記恨的真我,找到內心愛與美的階梯,善良與溫暖的種子,找到柔軟與寧靜的空間,那麼接受寬恕的理念就會更容易一些。

淑雀在與大家的傾訴與交流中,開始學習以寬恕的角度看待不平,進而學習感恩與知足。由於良性的溝通和互相啟發,她甚至發現由於婆婆的冷漠和不理睬,她也同時擁有更多個人的空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受幹擾,這樣何嘗不是一件好事。寬恕不僅僅是原諒別人更是原諒自己,是釋放別人更是釋放自己,我們不得不承認在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不是健康情愛與財富,而是寬恕與知足。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