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發展誘因下 中國許多文物遭無情踐踏

【新唐人2009年3月16日訊】(中央社記者周慧盈北京16日電)圓明園獸首競拍在中國引起官方與民間的強烈反應,但也有聲音省思大陸自身對文物保護的輕忽與不力,例如在經濟發展的誘因下,許多比獸首更有價值的文物在中國遭到無情踐踏。

河南省洛陽市是中國的歷史文化名城,據最新一期的廣東「南方人物週刊」報導,為了興建當地如今最繁華的「東周王城廣場」,一座極其珍貴的東周陵墓車馬坑從此銷匿。

  2002年洛陽市高層決定在中心城區興建一個多功能的現代化廣場,並命名為「河洛文化廣場」。結果在前期的考古中,發掘出東周「天子駕六」遺存文物。

報導描述,這個驚動世界的重大發現讓洛陽的文物工作者興奮不已,也讓當年的洛陽決策者頭痛不已。

「駕」是中國封建時期的一種禮制,所謂「天子駕六,諸侯駕五,卿駕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但是自漢代以來,由於缺乏實物佐證,夏商周三代的天子是「駕六」還是「駕四」一直爭論不休,無從獲解。

當「天子駕六」車馬坑重現天日,這一千古爭論終有定論。

面對這項無價之寶,洛陽10位文物專家當時聯名向官方建議,請求放棄城市廣場的建設初衷,以完整保護周王陵系列車馬坑。

在中國國家文物局與媒體的干預下,洛陽當局做了妥協與退讓:保留系列車馬坑中的「六駕」車馬坑,其他全部回填。

在官方一聲令下,回填在一週內即告完成。但文物專家對於這究竟是回填還是毀填,都不願再多言。原本名為「河洛文化廣場」的新建築,後來更名為「東周王城廣場」。

報導說,當地一些官員對文物專家搶救「天子駕六」的做法非常不以為然,認為正是這樣的人「成天琢磨那些陳年舊事」,擋住了洛陽的發展。

洛陽東周王城廣場的例子只是冰山一角,北京市文物研究所所長宋大川曾向媒體披露,北京機場T3航站樓等大型工程建設破壞了地下文物。

據報導,其中值得細究的是,北京地鐵4號線圓明園站發現清代御路後仍繼續施工,最後由於御路過於堅硬,一直無法完全鏟除才找到了文物局,而此時100多公尺長的御路已遭破壞。

而統計顯示,2005年到2008年,北京建設項目的總和大約是3萬項,文物部門參與考古勘測的僅為237項。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