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場驅鳥須求變化 老把戲鳥類不屑一顧

(中央社記者汪淑芬台北18日電)台灣無論軍民合用或民用機場,為防鳥擊都必需驅鳥,而且必須不斷變化,因為鳥類很聰明,老把戲玩久了,即使對高達125分貝的音爆彈,也會不屑一顧。

中華民國飛安基金會是交通部民航局在預防鳥擊上的合作對象,也協助機場用各種方式驅鳥,並義務協助遭鳥擊的航空公司做鳥種鑑定分析,以往是用羽毛比對,今年特別從國外採購DNA儀器,可從血跡等殘骸做更正確的判斷。

飛安基金會表示,機場因為空曠,加上有大片草地,是鳥類喜歡選擇的棲息地,鳥擊事件的鳥種鑑定主要是要了解機場周遭的鳥類習性,進一步經由棲地管理,讓鳥類遠離機場。

但棲地改善很難完全符合每一種鳥類,驅鳥是少不得的工作,目前,除軍方機場外,民用機場通常由航務組人員兼任。

驅鳥的工具也是各式各樣,包括鳥網、模型飛機、大鳥風箏、雷射槍、音爆彈、超音波、瓦斯爆鳴器、鷹頻器等。

飛安基金會說,現在全世界沒有一種驅鳥方式是百分之百有用,因為鳥類太聰明,經過幾次經驗學習,如果不時時替換驅鳥方式,老把戲玩久了,即使面對高達125分貝的音爆彈也不屑一顧。

機場鳥擊工作人員也發現,鳥網放久了,鳥類自然就避開自投羅網的路線,有一次在花蓮機場,掛在鳥網上的竟是不常在機場出現的隼,原來是隼追逐一群棲息在機場的小鳥時,小鳥因對鳥網司空見慣,機警地從鳥網下飛走,隼則來不及閃避誤入鳥網。

幾年前台南機場也仿效以色列訓練老鷹驅鳥,但不知何故,在以色列很成功的驅鳥方式,在台灣完全無效,最後只得放棄。

機場棲地改善對防鳥擊雖不是一勞永逸,但總有助降低鳥擊次數,例如,桃園國際機場去年發現在機場南面的野生灌木林,有上千隻鷺科鳥聚集,飛安基金會協助整地、加蓋鳥網改善,果然上千隻大鳥飛過機場的畫面不再。

飛安基金會說,基於保育觀念,驅鳥以運用驚嚇工具再配合人類驅趕為優先選擇,如果實在都無效果,又危及飛航安全,最後方法只有選擇獵殺。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