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固態水還有什麼 美擬派人上火星探個究竟

【新唐人10月06日訊】(中央社記者蔡蕙如華盛頓特稿)火星是否可能存在生物?科學界仍激烈辯論。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五月底登陸火星的「鳳凰號」探測器,日前成功自火星北極附近地表下採得「水冰」,證明火星的確存在「固態水」,更進一步揭開火星的神祕面紗。

位於華府、隸屬美國史密森尼博物館的國家航太館七月份舉行年度「火星日」,一如往年吸引許多民眾一探火星之謎;最令人好奇的便是這個有著二點三五公尺長機械手臂的「鳳凰號」登陸艇模型。

負責主導這項計畫的亞利桑那大學「鳳凰號火星探險任務」科學計畫實驗室的教育與公共宣導經理畢特向中央社記者表示:「證明水冰是我們目前為止的最大發現,我們的任務可說完成了第一部分。」

將研究火星土壤能否孕育生物

畢特說,鳳凰號的其他兩項任務,是在約三個月的時間內,研究火星土壤是否可能孕育生物,以及火星為何由從前可能與地球相似的火山活動與液態海洋環境,演變為如今只有極地有水冰的生態。

陽光、空氣、水是孕育地球生物的基本要素。火星雖有大氣層,但非常稀薄,不到地球的百分之一,且主要成分為二氧化碳;而受乾冷氣候影響,固態二氧化碳乾冰在冬季覆蓋火星極地,並隨四季消長,在夏季昇華。

二零零二年,環繞火星運行的「奧德賽」太空船偵測出火星極地底下有大量冰凍氫的「水冰」,燃起火星可能有水的希望。鳳凰號的任務,便是使用機器手臂,挖進火星北極區的永凍層,檢測是否存在適宜微生物的生存環境。

鳳凰號去年秋季離開地球,經過約九個月的太空旅行,在今年五月二十五日成功開啟降落傘降落火星。不過,亞利桑那大學實驗室的科學家是如何斷定,鳳凰號挖出來的是「水冰」,而不是二氧化碳乾冰,或是鹽?

畢特解釋,這些挖出來的白色固體在地表上昇華消失,鹽不會有這樣的物理反應;而由氣壓與溫度等因素判斷,在鳳凰號所在地的北極目前夏季較溫暖氣候下,乾冰可保持固態的時間不及這些水冰。

結果令實驗室的科學家們相當振奮。畢特表示,目前鳳凰號每天將數十張照片固定傳回地球的實驗室,而除了機器頂端與手臂上的兩架攝影機,鳳凰號也配有分析儀器,可檢視採集的火星土壤,將資料傳送回地球。

地球生命是否源於外太空引發爭論

火星是否可能有生物,過去也曾隨著墜落到地球的火星隕石激起激烈辯論。一塊約四十五億年前生成、曾被美國航太總署科學家認為有類似微生物化石結構而聲名大噪的火星石,也在「火星日」現場展出。

這顆「ALH84001」火星隕石,因為一九八四年於南極的Allen Hills被發現而命名;科學家判定,隕石約於一千六百萬年前脫離火星,直到一萬三千年前才墜落地球。

雖然有科學家認為隕石可能夾帶有機體來到地球,引發了地球生命起源有可能來自外太空的揣測,但也有更多科學家質疑,「ALH84001」中看似的生命特徵,可能是由非生物變化形成,或在地球受污染。

無論如何,要探究火星是否存在生命可能,最佳方法仍是在火星直接採集樣本。只不過,目前登陸火星的探測器都是有去無返;科學界雖對探測器攜帶火星樣本重返地球的計畫躍躍欲試,也擔心帶回物質若處理不慎,可能影響地球生物圈,因此相關計畫必須小心執行。

美國計畫2031年將太空人送上火星

美國航太總署則初步擬定了二零三一年將太空人送上火星的計畫,並讓他們在火星地表進行十六個月的探勘。

人類實地探勘火星,自美國「水手四號」太空船一九六五年成功飛越火星傳回照片至今已有四十多年歷史。一九七六年,兩架「維京號」登陸艇成功著陸並在火星上執行數年任務,展開了美國的火星登陸探測。目前除了鳳凰號,在火星陸面進行探測的,還有二零零四年登陸,尚未除役的「機會號」與「精神號」探測車。

數十年探勘雖未發現火星上有傳言中外星人所築運河,但人類已得知火星有和地球類似的山谷、極冰、大氣層、風、目前停止活動的火山、乾涸的河床、以及相對溫和的氣候,是已知太陽系中最接近地球的星體。

火星究竟還藏有多少祕密?仰賴太陽能的鳳凰號,任務執行時間預期只有三個月,之後可能因火星北極日照減少與嚴峻氣候逐漸停止運作。

不過,美國航太總署計畫明年九月再發射可對火星土壤與岩石進行更精密實驗分析的探測車,其探索範圍也更大,預定二零一零年抵達火星,任務時間一個火星年,相當於地球時間六百八十七天。

雖說人因夢想而偉大,但人類對浩瀚宇宙的無窮探究,卻益發證明了自身的渺小。未來是否會有更多不為人知的火星祕密呈現於世人眼前,令人期待。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