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中國三大類型古人類仍在繼續融和

(中央社台北十二日電)專家指出,先秦時期中國北方草原地區主要生活著三大古人類類型:古東北類型、古華北類型、古蒙古高原類型。這三大類型居民體質特徵在不斷趨同,直到現在還沒有結束,今後還將繼續,這是一個漫長、複雜的過程

新華社報導,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主任朱泓表示,從人類進化角度來講,這些人都是現代人,是亞洲蒙古人種的不同區域性類型。

他說,古東北類型,主要分佈東三省及內蒙古東部地區,他們具有扁平、寬闊的臉,高顱。主要生產方式是農耕,是東北地區最原始的土著居民之一。

古華北類型,主要以鄂爾多斯高原、烏蘭察布草原為中心分佈區,包括山西北部、河北北部。他們的臉扁平而狹窄,高顱。主要生產方式是農牧兼營。

有專家根據出土的陶器等文物推斷,古華北類型居民是仰韶文化晚期前後,沿黃河北上定居於此的中原農人。但朱泓強調,根據人類學體質特徵測定,古華北類型居民與仰韶人相似但有不同,比如仰韶人面部不扁平,因此不排除是中原農人與早已在此生活的當地土著融合的結果。

古蒙古高原類型,是最近幾年發現,集中分佈在內蒙古中南部,並集中出現在東周時期。面部寬闊、扁平度大,低顱。主要生產方式是遊牧。

朱泓認為,古蒙古高原類型的中心分佈區在蒙古高原,內蒙古中南部發現的這些古蒙古高原類型居民,應是東周時期從北方蒙古高原南下,他們也許是為了尋找更適宜生存的環境。他們主要是當時的狄。東胡、匈奴等古代北方少數民族的本體也屬這一類型。

朱泓說,秦漢時期隨著帝國建立,人們交往日趨頻繁,這三大類型居民體質特徵在不斷趨同,直到現在還沒有結束。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