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24年03月20日讯】香港通过23条立法,引国际谴责,为什么那么多人不安?日本17年来首次加息,结束负利率,日本的投资红利要终结了吗?(《秦鹏观察》提供)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秦鹏观察》。今天是美东时间3月19日,京港台时间3月20日。
今天焦点:香港当局强行通过23条立法,引来国际社会谴责,一个本地安全立法,为什么让那么多人不安?美国制裁的大棒可能已在路上。
日本17年来首次加息,结束了负利率,日本的投资红利要终结了吗?
首先,还是请大家在评论区,关注我的YouTube新频道及干净世界频道,让我们一起关注2024年全球财经、政治变化和投资机会,谢谢!
港府强行通过23条新国安立法 到底会带来什么?
周二(3月19日),香港立法会通过了《基本法》的第23条草案,即《维护国家安全条例草案》。从颁布到通过只花了11天,速度之快让外界意外,很多人猜想,这是香港特首李家超想向习近平表忠,因此格外卖力。
草案引来国际抗议,来自不同国家的近80位国会议员、前官员、维权人士等,联合发表了谴责声明。包括前香港总督彭定康、美国资深参议员卢比奥、美国国会及行政当局中国委员会(CECC)主席、众议员史密斯(Chris Smith),波兰前外交部长、欧洲议会议员Anna Fotyga,加拿大前司法部长暨检察总长Irwin Cotler,欧洲议会17名议员,等等。
那么,新的23条,有哪些问题?强行通过后,又会带来哪些影响呢?我们今天解读一下:
1、曾是反共基地
因为特殊的原因,我曾经接触过中共国安驻香港的特工以及中共新华社高级记者,他们跟我说起1997年中共收回香港之前,最大的担忧就是怕香港成为国际反共阵地。而香港又和大陆靠那么近,中共害怕这会动摇自己的统治。所以,1997年前,中共就一直在香港布局,安排了大量的特工和线人,号称有30万人。当然,我认为水分比较大,目的是要吓唬香港人。
2019年,在反送中高潮期间,大纪元香港总编郭君女士在接受采访时,也谈到了类似的观点,她说香港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反共基地,所以中共这次采取的政策是留港不留人,要通过恐吓打压,把真正的香港人都赶走。
大家可能还记得反送中时,网上热传的中共国防大学教授徐焰的讲话,他说香港人最坏了,因为1/3是中共建政之后逃出去的,1/3是大饥荒直至文革逃到香港的,这些人对中共恨之入骨,而剩下的1/3也是傲气的原住民,看不起中共土匪。
2、引狼入室
但是,大家也知道,在过去一百年中,香港的最大特点就是法治,通过法律保护人民抗议的权利。所以,中共不可能总是像2019年至今那样,把它不喜欢的人真的全部赶走或抓起来。怎么办呢?那就只能多管齐下,要通过立法方式,把正义的变成非法的,把中共的邪恶要求变成庙堂上的金科玉律。当然,习主席喜欢说金科律玉。
而23条,是中共在起草基本法时就埋下的一颗定时炸弹,希望在合适的时机,让香港立法会自己引爆。当然,是以冠冕堂皇的“国家安全”的名义出现,实际维护的只是中国共产党自己。
3、脖子上的绳索
和之前通过的《国安法》相比,23条立法主要有三大差异:
1)由四大罪名,变成五大罪名,包括叛国罪、叛乱罪、破坏危害国家安全罪、外部势力干涉香港事务、间谍罪、窃取国家秘密罪。
2)量刑相当重,而且如果涉及到所谓的“境外势力”,罪加一等;
3)“国家秘密”的定义也扩大,纳入了中港经济、社会发展、科技等资料,“非法披露国家机密”,最高可判10年;“间谍活动”则可判20年。 法案内更设有“域外效力”条款,也就是上述罪名适用于在香港以外的地区。要实施长臂管辖。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社会学教授洪浩峰(Ho-Fung Hung)表示,当社会和经济事务被视为国家机密时,“这意味着它可以包括任何事情”。“由于这些条款苛刻且定义不明确,即使是非政治商业人士也会陷入困境,面临办公室被搜查、个人被拘留、逮捕或被禁止出境的风险,就像中国大陆的许多情况一样。”
4、白色恐怖
23条立法里,还有很多模糊空间。所以,尽管香港政府宣称“正常营商,及与世界各地进行正常互相交流的本地的机构、组织和人员,是不会误堕法网”,但外界认为,这些立法将被用来恐吓和进一步限制香港和海外居民的权利和言论自由,对包括企业家、公务员、律师、外交官、记者和学者在内的广泛人群产生寒蝉效应。
比如,经常处理敏感企业信息的金融专业人士,对与保护国家秘密相关的某些条款感到担忧,因为在中国大陆,有些外国公司就遭到了调查;而一些外国商界领袖表示,投资者可能会将资金转移到他地方。香港记者协会,则表达了报道可能会无意中引发法律问题的担忧。
这样,香港曾经的独特魅力—-法治和自由将加快消失,堕落成广东省大湾区香港市。
5、引发更大制裁
前中共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商人刘梦熊还担心,如果23条立法让香港的人权、自由受到损害,不排除美国对香港的制裁会升级。
“若美国认为,香港已彻底从‘一国两制’蜕变为‘一国一制’内地的普通城市,美国有可能连同西方盟国,取消香港在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独立关税区地位;二,对香港进行科技方面完全脱钩;三,把香港踢出WTO;四,把美元跟港元脱钩,取消联系汇率。香港的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地位就真地会成为遗址,成为废墟。”
6、中资也将快速逃离
我认为,23条立法还将引发另一个负效应,中国富人,将更多的搬往新加坡、杜拜、马尔他、伦敦、东京和纽约,特别是在中共对新加坡等地开放免签之后。
当然,毕竟香港依然有很多积累下来的,胜过大陆的优势,所以这不妨碍很多人在逃离大陆之后,把香港作为过渡性的安身之地。但是,东方之珠,将越来越黯淡无光。
日本结束负利率 日圆不升反跌 还能投资吗?
日本,现在也是全球投资者包括中国富豪们关注的一个焦点。过去两年,股神巴菲特,投资了日本五大商社。去年4月,我跟大家做过分析,这意味着日本30年通缩已经结束,与之对应的,却是中国的通缩螺旋降临。
同时,中国富豪也纷纷抢滩日本,东京等地房价因此翻翻。中国著名企业家、万科创始人王石在日本定居,刘强东和奶茶妹也被发现去日本消费和购房。很多人也加入到了日本投资中。日经225指数突破了4万点大关,不仅收复了泡沫破灭之前的高点,而且还创造了新的纪录。
而当地时间周二(3月19日),日本央行也迎来了历史性一刻,首次加息,将基准利率从-0.1%上调至0—0.1%,这是自2007年2月以来,时隔17年首次升息。这个决定,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意味着2010年代开始的全球负利率时代宣告结束。
不过,很多人发现,日圆并没有跟随升值,相反,一度跌破了150日圆兑换1美元。这又是什么原因呢?日本还值得投资吗?
首先,我们来谈一下,日本政府提高利率的原因。
在日本,央行处于财政部下面,货币政策独立性很低。在安倍恢复经济的“三支箭”中,就包括政府发行国债扩大财政支出,而央行购买财政部的国债。
日本政府调整利率的一个重要指标,是通货膨胀率是否超过2%,这和美联储一样。之前,日本已经连续22个月超过这个目标值,不过,由于担心加息打击经济复苏,甚至重新跌回通缩状态,所以,即使去年通膨率4%以上,日本政府之前也迟迟没有行动。
而这次,日本政府下决心加息的重要原因,是非常具有日本特色的“春斗”,也就是是每年春季(日本财年始于4月)所进行的工会与经营者之间的薪资谈判。据调查,今年高达8成的日本企业考虑给员工加息,比重超过历史新高。3月15日公布的“春斗”初步结果还显示,日本最大工会Rengo争取到的年度薪资涨幅5.28%,高于去年的3.8%,创下30年来最大涨幅。最令市场担心的小型企业涨薪幅度也达4.42%。
其次,日圆为什么没有升值,反而下跌了呢?
有网上专家一本正经的说,是因为日本家庭主妇炒汇,他们还创造了一个词叫“渡边太太”,因为美元利率仍然很高,主妇们不会把存在国外的钱拿回日本来。我觉得这个玩笑有点大,决定汇率的主力,肯定不是这些家庭主妇。
真正决定日圆汇率的是二个大国政府:
一方面,日本政府释放了信息,要继续保持宽松的经济政策,这意味着加息幅度很有限。这当然不利于兑美元的汇率走势。
另一方面,美联储这边,预期今年美国财政赤字将扩大,将带动美国中期利率上涨,加上目前的AI热潮让美国投资更具吸引力,美元因此受惠。而且美联储降息一再延迟,降息次数和总的幅度,也会比之前预期的要小。
那么,这种情况下,日本还值得投资吗?
我认为不必担心,因为目前日本公司业绩持续提升,且春斗谈判工资涨幅高于预期,将带动日本需求回温。而且,日股估值仍远低于美股,随着今年美联储进入降息循环,资金有望持续流入日股。
有专家认为,之前,巴菲特等购买日股,是在日本借钱,现在随着日本加息,会减少借款,这对股市不利。我觉得这有点杞人忧天,因为我们刚刚谈了,日本央行的加息幅度很有限,所以不会带来多大变化。
不过,市场也认为,日本加息虽然短期影响很小,但是长期影响较大,特别是如果美国本身经济出现下滑。因为日本是美国国债的最大海外持有国,也是主要的海外贷款国和出口大国,日本企业的利润和股票一直受到超低价日圆的强有力支撑。如果有更多日本资本留在国内,最终可能影响到包括美国房贷和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多种贷款利率。
另外,对外国投资者一直是推动日本股市上涨的重要力量。如果今年下半年美联储降息,可能导致日圆升值,削弱投资者对日本股市的热情。而且,日圆走强也会影响一些日本公司的利润,尤其是大型出口商。
好了,我们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请大家订阅《秦鹏观察》,让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一起分析2024重大事件,并且研究投资机会。 谢谢!
欢迎订阅YouTube频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jix7du7PHahnSJm8dctzDA
欢迎订阅干净世界频道:https://www.ganjing.com/zh-CN/channel/1eiqjdnq7go7cVXgAJjJp39H61270c
《秦鹏观察》制作组
(责任编辑:李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