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24年02月03日讯】“立春”昭告春回大地了!草木萌发,万物复苏!立春会在每年西历2月3—5日之间到来,直到“雨水”节气之前,这半个月期间都属于立春节气。立春是春天的起点,同时又是汉代以来使用的黄历历法的新年起点,因此立春这个节气在一年中特别具有标志性的意义。
悠悠千载 立春春来
从节气的观察来看,“立春”在中华文化中已经确立几千年之久。中华文化崇尚天人合一,所以在立春之际展现内心的诚敬之意,并且以隆重的祭典展现敬天信神的精神。《礼记‧月令》记载立春日的礼仪,天子亲率百官举行春祭、庆贺天地春来,且施惠于人民,并教导人民如何依循天时作息、农耕,而朝廷的典礼、法规等也都谨慎遵循日月星辰的运行法则所示的道理,不能违背天道。
节气的精神与器物文明表现
中华古人观察天地万物以及物候,形成一套节气文化传统。中华民族的先民将观察天道运行的结果立下了“二十四节气”,作为一年中生活与行事的指引,并且制定了领先于世界的历法。几千年岁月的考验,验证了“二十四节气”的科学文明高度。中华民族的“二十四节气”文化成为世界人类文明遗产,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的表现同时兼具精神和物质的内容。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始建的天坛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典型的祭天建筑群。天坛祈年殿初名“大祈殿”,原为矩形大殿,是明清两代祭拜上天与祈祷丰收的地方;嘉靖二十四年改为三重顶圆殿,殿顶由上而下依序覆盖青、黄、绿三色琉璃,对应天、地、万物;乾隆十六年改为统一的蓝瓦金顶,称为“祈年殿”。
《礼记‧月令》也记载,立春祭天祈谷于上帝之后,天子选择吉时亲载着农具、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等等在王田躬耕,作为勤劳农耕的示范。
牛是农耕的功臣,东汉时就有在立春日以泥土塑造“土牛”劝农耕的仪式。
立春的养生之道 咬春吃“五辛盘”
立春日是一年春夏秋冬之始,俗语讲“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的古人利用立春的天赐良机,实践“天人合一”的养生之道,流传下来咬春和“五辛盘”的养生文化。
古人的天人合一养生之道,讲究顺天时而动,在立春养生怎么吃?就要“咬春”——吃春蔬,尤其是春天初长成的辛味蔬菜。这种养生文化从南北朝到明清都很盛行。
咬春
“咬春”是指配合天地春回的契机,吃下温辛的新鲜蔬菜,回复阳气去“春困”,以舒展身心的立春民俗。虽然各地食用的蔬菜略有不同,大体上“咬春”的主要食材是萝卜(白、紫色两种)和五种带辛辣性质的蔬菜,杂合组成“五辛盘”,加上春饼食用,也有的做成春卷。
春天返回时,人的身体急速从休眠的状况回复,人脑的血液流到身体内脏多,就容易出现暂时性思困的疲惫状态,这时食用五辛菜春盘可以昇阳助阳、疏利肝脏缓解春困。
五辛盘
立春食生菜春盘的风俗起源很早。唐代《四时宝镜》记载:“立春日,食芦菔(音卜)、春饼、生菜,号春盘。”芦菔就是紫花小芜菁,也叫莱菔、萝卜,具有微辛味,可以甦“春困”。紫芜菁廉价又营养,且含有丰富的铁质,养血美颜,难怪不论贫富家的妇女立春日“咬春”都要咬咬它。
李时珍从医学角度讲解了立春吃五辛盘的功效,他说:“立春元旦,作五辛盘食,辟温疫”、“岁朝(元旦)食之,助发五脏气。常食,温中去恶气,消食下气”。立春是黄历节气的元旦,就说在此日食用五辛盘可以促发五脏之气,提高脏腑的功能,还可以辟温疫。其实,不只在立春日,在立春节气里常食五辛盘也有很好的功效,可以温暖脾胃,帮助消化除胀气。胀气不作怪,人体的肠胃功能好,健康指数自然提高了。
唐宋两代,“立春”吃“春盘”是一种流行的时尚。白居易诗《六年立春日人日作》有“盘蔬饼饵逐时新”的描述,由此可见唐代的春盘有鲜嫩生菜,还添加了米面饼儿,样式常常竞新,形成流行风尚!宋代延续这种养生民俗,陆游诗中描写“鬭饤春盘儿女喜”。鬭饤也叫斗饤、饾饤,是作成花卉禽兽珍宝形状的五色小饼,显现当时春盘的流行,并受到大人和小孩的青睐。
立春节气文化在“天人合一”的精神之下,开展了丰富的精神与物质文明。指引我们后代人回归天道,从敬天敬神、慈悲生命的精神立定根本,弹奏永续的生命之春的乐章!
@*#
─点阅【节气与生活】系列─
(转自大纪元/责任编辑:李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