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24年01月17日讯】日前,中共金融监管部门下令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停止“364天的境外债券”,以堵上地方政府无节制举债的漏洞。专家指,发行短期境外债券等于饮鸩止渴,而地方政府债台高筑,最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恐怕是很大的难题。
1月8日路透社报导,中共监管机构最近通知各地方政府,停止发行期限不满1年的短期境外债券,原因是存在监管漏洞。
364天期境外债是1年期以内的境外债,由于不属于发改委监管范围,发行手续简单,很多城投公司把它当成短期流动性的“救命稻草”,在境外融资来缓解资金压力。
而城投公司是代表地方政府的投融资平台。报导说,地方政府利用城投公司融资的总额高达9万亿美元,已经对中国经济构成风险。
2023年间中共地方政府至少发行了27支境外债券,期限都是364天。专家指出,地方政府此举等于饮鸩止渴。
前大陆资产管理公司首席合规官梁少华律师:“短期债券其实跟市场根本不适配,扩大化了它的风险,你不到365天必须要还,除非你能发下一期能够续到,新钱还旧钱。当然还有利息,我看利息也挺高的6%以上。这就是饮鸩止渴,它没有根本的途径解决。有些债务到期之后,它如果是没有把这笔债还上,就可能会存在违约,违约的情况可能会涉及到一系列的问题,包括其他债务的一系列的交叉问题,还有违约金成本非常高。”
根据中共媒体报导,中国地方债急剧膨胀,各省份都是债务累累,财政收入处于负增长状态,一些地方政府已经破产。
梁少华:“地方政府之前借了很多债务,包括国内一些信托、债券,一些国外的债券,它提供的资产都是长期投资。包括基础设施,高速公路、天然气,还有一些是更长期的投资,包括房地产、土地整理,那也不是一年内能解决的。”
梁少华分析,目前地方政府没有其它融资途径,于是利用中共监管方面的漏洞,借融资平台发行短期境外债券。
梁少华:“短期债券主要是一年以下,就是365天以下的一些债券,包括一些短期融资,还有超短融资270天以下。短期融资的目的主要是调节现金流。一些短期的资金筹划,比如,资金链有些短缺,可以调解,它一般不作为一个长期投资的体现。”
多年来,中国地方债的资金主要来自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近两年来,银行收紧了信贷管道。地方债开始通过银行理财、信托产品、证券投资、保险投资等多种渠道融资。
为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去年起中共出台一系列措施。同时严格监管通过融资平台发行债券的行动,如今短期融资的路也被堵死。
台湾财经专家黄世聪:“目前中国的债务主要是来自于企业债跟地方债。企业债可能让企业自然倒闭,或是经过时间的调整。但是地方债问题很大。这个债你怎么去解决?就是不要让它太扩大。如果继续放任这个平台无限制的一直不断地借钱,这个洞会越来越大。所以你就先不要借了。再来检讨一下,那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这个恐怕是未来一个非常大的难题。”
据中国社科院课题组研究,2007年—2011年,中国总负债从119万亿元人民币增加到242万亿元;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公司研究院副院长袁海霞判断,截至2021年底,中国债务达到336万亿,等于人均负债24万元。
而3年疫情再重创中国实体经济,2023年至今,中国房企、信托资管机构等爆雷滚滚,楼市股市下滑难收,地方政府债台再筑高。
黄世聪:“很多地方政府显然是已经山穷水尽了。现在也没有这个融资平台。所以我觉得接下来应该会看到很多地方政府,可能有所谓的财务压力发不出薪水,然后更多更多类似这样的事情会发生。”
去年起中国各行各业倒闭潮、裁员潮、失业潮波涛汹涌,公务员欠薪潮蔓延全国。目前各省份正部署机构瘦身,缩减领导人数量。
编辑/采访/李韵 后制/钟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