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中出现的异象比如:日食、月食、彗星、暴风雨、落雷等,这些不少见,古史书中称为“天变”,寻根究底,都有其对应的人间人事异变的现象,“天变”原来是上天预示的凶兆。还有较少见的,或较少人注意的“天变”现象,如天裂和天鸣,也都有相对应于人间的异常大事。
根据刘向的说法:“天裂,阳不足;地动,阴有余。”就说天裂对应的是人间阳气不足的现象;地震则是显露人间阴气过盛的现象。在房玄龄等人合著的《晋书》的天文志中有一些记载。
西晋时的天裂天鸣和史传事验
元康二年 天裂
在晋惠帝元康二年二月,天空西北方的天空出现了大裂缝。
《晋书‧志第二 天文中七曜 杂星气 史传事验》记载:“惠帝元康二年二月,天西北大裂。按刘向说:‘天裂,阳不足;地动,阴有余。’是时人主昏瞀(*瞀音冒,愚昧无知),妃后专制。”
《晋书‧列传第五十九》说到:“晋自元康之后,政乱朝昏,祸难荐兴。”愚昧无知的晋惠帝司马衷登基后昏庸无能,朝政昏乱,元康时期,祸乱接连不断发生,内有贾后和权臣贾谧等等掌权乱政,外有戎狄交侵,民生涂炭。
《晋书‧志第十七 五行上》记载“贾后凶恣,贾谧擅朝,恶积罪稔”。晋武帝死后,晋惠帝无能力治理朝政,以致后来引起宗室、外戚争权夺利,贾南风得以专权。贾谧是西晋外戚、权臣,本姓韩,过继贾家,袭承了其外祖父贾充的鲁公爵位,姨母是贾后贾南风。
永康元年(公元300年)贾后与他联手杀害被他们废黜的晋惠帝唯一的儿子、皇太子司马遹(后称愍怀太子,母谢玖)。贾后从此专擅朝政八年。
皇太子被废黜引起朝臣不满,后来赵王司马伦借口为太子报仇,尽诛贾氏。晋朝陷入八王之乱的的黑暗动荡时代。
太安二年天裂
晋惠帝太安二年八月庚午日,天空正中裂为两半,发出三次如雷鸣般的声音。
《晋书‧志第二 天文中七曜 杂星气 史传事验》记载:“太安二年八月庚午,天中裂为二,有声如雷者三。君道亏而臣下专僭之象也。是日,长沙王奉帝出距成都、河间二王,后成都、河间、东海又迭专威命,是其应也。”
天裂天鸣的现象,根据占卜的解释,这是“人主失位,兵起”的征兆,预示着国君将丧失地位,将爆发臣下兴兵作乱之事。
当日发生了长沙王奉安帝讨伐成都王、河间王的事。次年发生赵王司马伦篡位,改元;后来被齐王冏兴兵讨伐推翻,但齐王冏却掌握兵权,不向朝廷称臣,专权淫奢,次年,被处死。之后,成都王、河间王、东海王相继专政。这个天裂现象对应了此历史事件。
升平五年天裂
穆帝升平五年八月己卯夜,天空从中裂开,宽度达三四丈,发出如雷鸣般的声音,田野里的野雉鸟都鸣叫相应。
《晋书‧志第二 天文中七曜 杂星气 史传事验》记载:“穆帝升平五年八月己卯夜,天中裂,广三四丈,有声如雷,野雉皆鸣。是后哀帝荒疾,海西失德,皇太后临朝,太宗总万机(政务),桓温专权,威振内外,阴气盛,阳气微。”
这是国家阴气强盛,阳气衰微的显露。
升平五年(公元361年)五月丁巳,穆帝崩。皇太后令以琅琊王奉正统(晋成帝之子)继位,是为哀帝。哀帝雅好黄老之术,断谷,兴宁二年,服食长生药过多而中毒,完全无法处理政务,崇德太后复临朝摄政。那是发生在天裂之后二年。兴宁三年二月哀帝死,无子嗣,皇太后的意旨,让琅邪王司马奕即位。
此时,桓温掌握了朝政,他的威势在朝廷内外都非常显赫。尽管他不守臣道,有篡位的野心,但因为皇上无过,他不敢公然行动,怕招来众人的非议。于是,他采用了阴暗的诽谤手段,散布容易造谣的宫闱床笫之事,称皇上不能人道,并诬陷帝的三个皇子(妃嫔田、孟美人之子)是帝的男宠所生,以此来达到废辱皇上的诡计。
桓温和崇德太后合意,在太和六年(公元371年),他宣读崇德太后令,指称:“有此三孽,莫知谁子。人伦道丧,丑声遐布。”将帝司马奕废为东海王,之后再贬为海西县公,迁居吴县西柴里,并将其田、孟二妃及三皇子处死。
史称被废的司马奕为废帝。皇太后垂帘听政,桓温专权,朝中阴气强盛,阳气衰微。
太兴二年天鸣
元帝太兴二年八月戊戌日,天空东南方响起鸣声,声音如强风激烈吹在水上一般。
《晋书‧志第二 天文中七曜 杂星气 史传事验》记载:“元帝太兴二年八月戊戌,天鸣东南,有声如风水相薄。京房《易妖占》曰:‘天有声,人主忧。’三年十月壬辰,天又鸣,甲午止。其后王敦入石头,王师败绩。元帝屈辱,制于强臣,即而晏驾,大耻不雪。”
京房《易妖占》说:“天有声,人主忧。”三年十月壬辰日,天再次发出声音,连续三天,直到甲午日才停止。第二年的永昌元年四月王敦入石头城(建在长江畔石头山上的江防要塞,于今南京境内),结果征讨王敦的王师打败仗。元帝屈辱,被强臣所控制,不久就驾崩,未能洗刷大耻。
隆安五年天鸣
闰月癸丑,天东南方发出鸣叫声。六年九月戊子,同样在天东南方又发出鸣叫声。
《晋书‧志第二 天文中七曜 杂星气 史传事验》记载:“安帝隆安五年闰月癸丑,天东南鸣。六年九月戊子,天东南又鸣。是后桓玄篡位,安帝播越,忧莫大焉。”
京房《易妖占》有说:“天有声,人主忧。”
孙恩(中书令孙秀之后)于安帝隆安三年起兵反晋,隆安五年三度攻击浃口(今镇海口),于次年败死,余兵由他妹夫卢循领导,世称“孙恩卢循之乱”。
在隆安五年的二年后——元兴二年十二月壬辰日,桓玄篡位,安帝被降为平固王,第二十天,安帝流亡寻阳。元兴三年闰五月己丑,桓玄故将扬武将军桓振攻陷江陵,安帝被劫入贼营,晋朝陷入巨大的危机。
义熙元年天鸣
晋安帝义熙元年八月,天空发出声音,声音来自东南方。
《晋书‧志第二 天文中七曜 杂星气 史传事验》记载:“义熙元年八月,天鸣,在东南,京房《易传》曰:“万姓劳,厥妖天鸣。”是时安帝虽反正,而兵革岁动,众庶勤劳也。”
京房《易传》说“万姓劳,厥妖天鸣”,指出天鸣是妖异作乱,百姓劳苦的征兆。此时,尽管晋安帝虽然击退了作乱的桓温,但兵乱不断,人民辛劳,国家仍然陷落动荡之中。
“天人合一” 的处世哲学
中华文化遵循“天人合一”的生命哲学,追寻着神指示给人的路。古人所说的“天”是大自然的天,但不仅止于表象的天,而是内在的天意显示给人的指引。古代的史官,观察天象,归纳出各种对应人事的征兆,包含凶兆和吉兆,呈给帝王作为施政的依循,落实了《易·系辞上》、《史记》所说的“天垂象,示吉凶”的内涵。
从上述《晋书》的天文纪录中,可以看到天象异变显示的凶兆在史事中都能得到证验。从这些历史中,我们也可观察到天象异变的显露到人间异变事件的发生之间,往往有一、二年时间的延宕,这也是给世间人悔咎改善的机会。
资料来源:《晋书‧志第二 天文中七曜 杂星气 史传事验》《晋书》
─点阅【天象警世】系列─
(转自大纪元/责任编辑:李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