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23年08月14日讯】中国经济衰退,中共财政越来越困难。一家党媒报导,不少地方财政局长的办公室,天天有辖区内单位代表排队上门要钱。报导很快被删。
11日,《济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经济观察报》发表一篇报导,题为“财政局长这半年”。报导发表不久就在网络热传。有人将报导内容整理浓缩成10个要点,并得出结论:“节流很难开源更难,地方财政和国民经济处于崩溃边缘,随时会爆雷。”
该报导引发关注后,很快就被全网封杀。
根据报导,今年各地基本支出面临很大困难,但很多地方除了发债及向上级要钱,已无其它增收途径。
报导中提到,华中某县的财政局长陈康(化名),8月2日上午7时30分到办公室上班,门外已排起了队,都是县政府其它单位及辖下乡镇来要钱的代表。这已经是常态,有时候他一上午都出不了办公室。
陈康说,来要钱的部门“都是有理由、有需求的”,但是他“没钱,只能多沟通多交流”。以前可以从基金预算(卖地收入)安排资金,“现在哪有资金去安排”?
陈康的县领导今年初还要求他拨款投资,但他只能回答没钱。现在这名领导已经不再催投资,只剩一个要求:“保证三保(保运转、保工资、保民生),保证工资”。
陈康透露,县里的财政数据看上去还挺好,实际上是使用了“技术调整手段”,形同“左手倒右手”。
如今他面临重重困难,包括财政供养人员保障压力大,机关事业退休人员不断增多,公共服务供给压力大,落实上级“惠企纾困”、“稳成长”政策产生的支出增加,以及政府债券还本付息进入高峰期等。
陈康表示,下半年争取财政收入的手段,首先要“应收尽收”,其次是“多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再次便是多储备专项债项目,最后继续“盘盘家底,看看还有什么可以盘活的资产”。
报导说,“大发改小财政”是中共财政体系中的一句俗语,意指省级(含)以上,发改委在各单位中分量最重;但省级(不含)以下,财政局更为关键。而今年上半年,各地财政局长日子都不好过,连维持财政正常运作都非常困难。
报导还提到,另一名华中地方财政局长在“各种巡查和检查中”渡过了上半年,“有3/4的精力都在应付检查”,其中包括项目清理、本级和上级的巡查等等。
华中一名开发区财政部门负责人李建(化名),上半年则忙着清理区内的空壳企业。这些空壳企业只会“走帐交税”,然后享受退税优惠。如今政府财政压力太大,已经没钱退税,因此需要清理。
另一名层级较高的地级市财政部门负责人田然(化名)称,今年是他从事财政工作二十多年来最困难的一年,财政局长如今成了一个“令人嫌弃的职务”,处境很困难,因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田然说,同省不少地级市的“三保”都已经出现了问题。今年上半年财政状况不太乐观,对于下半年的预算,他心里更没底。
他指出,经过三年“清零”后,很多县级行政区的财政已经很脆弱,收支矛盾尖锐。以前卖地收入比较多,财政尚可支撑,而今年的获取“收入”的一项主要工作是“争取上级支持”。
今年以来,不少省级财政部门自曝困境,公开声称“已无偿还债务的能力”,要“争取中央支持”云云。外界分析,此举如同“逼宫”北京当局:不救我,就死给你看。
《金融时报》11日报导,中共地方政府债务估计高达人民币94万亿元,国务院已派出工作组到超过10个财政最差的省份“查账”,寻找削减债务的方法。报导指,北京正在采取多年来最大规模由上而下的方式来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这表明在中国经济衰退之际,北京越来越担心金融稳定性面临的风险。
在经济加速下滑之际,中共出台了31条政策向民企示好,旨在挽救危机。但一些专家在新唐人《精英论坛》节目中表示,现在出台什么政策都晚了,中共已经无力回天。
(责任编辑:历澄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