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小麦歉收每亩只赔20元 网议:农业险保障了谁?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3年07月20日讯】今年夏季,河南麦收时节遭遇连续的“烂场雨”导致大面积小麦来不及收割而发芽霉变。近日有农民向媒体诉苦说,他家投保的农业保险最终每亩地只赔付人民币20元,受灾后损失惨重。

驻马店市西平县后郑村农户日前向海报新闻网反映了上述情况,并抱怨说农业保险赔付金额实在太低,相对于农户的实际损失来说,只不过是杯水车薪。

小麦减产农业险每亩仅赔付20元 农户很受伤

据中国媒体海报新闻18日报导,后郑村有5位村民接受了采访,他们披露,该村有经营几百亩农场的种粮大户,也有只种几亩小麦的散户,今年村里小麦减产的家庭占多数。

后郑村经营家庭农场的王先生是受访村民中唯一参加了农业保险投保的人。据其介绍,他家今年种了30多亩小麦,其中20多亩是租来的,他以每亩8元的价格为小麦投了保险。今年麦收时遭遇“烂场雨”后,王先生家种的红麦平均亩产从往年的大约1200斤减产到1000斤左右。

今年麦收后,他算了一笔账,刨去农药、化肥、耕地、灌溉等成本,他家每亩地损失约70元,没想到保险赔付只有20元,这么低的赔付金严重打击了他种粮食的积极性。

“有人说打了20元,有人说打了30元,我没查。人家走个形式,给多少咱要多少。”王先生受访时表示,受灾后保险公司已经赔付打款,但这么一点钱他压根懒得去查。

村民刘女士表示,她家种了10多亩地,去年亩产1200斤左右,今年收割不到800斤,而且麦子发芽后收购价大幅降低,每斤价格只有0.5元-0.9元不等。

70多岁的郑老爷子种了8亩小麦,有一部分成功抢收,但有三四亩地受了灾。郑老爷子受访时说,他没投保农业险,因为他知道“原来受过这个(灾),都不给兑现,所以老百姓大部分都不积极”。

郑老爷子表示,他家受灾的地块亩产从1300斤—1400斤减产到800斤—900斤,因为发了芽只能卖0.5元/斤。

后郑村另一名没投保的家庭农场经营户郑强(化名)在聊到投保农业险的话题时,直言自己没有投保,粗略估计村里投保的麦地不到三分之一。

“嗨!就算投保,也就赔那20块钱,我们村里有,我问了。” 郑强说这话的时候,语气里充满了不屑。

郑强披露,他前些年也曾经按每亩地7.4元的价格为小麦投过保,当时也没见到什么合同,就是保险人空口说的,受灾后每亩赔了11元到12元不等。他说:“没有意义,就像今年受灾了,一亩地20块钱,有什么意义呢?”

针对村民们所反映的这些情况,陆媒致电承保的中华联合财险核查时,一名工作人员称,现在的农业险赔偿标准是300元/亩,至于为何村民反映每亩只赔了20元,该工作人员解释称,保险公司只赔付受损的那部分面积,而且是根据过去3年的平均产量,当地农业部门测产后减产20%的,才算达到起赔的标准。

舆论反弹:农业险究竟保障了谁?

上述情况经媒体报导后,在网络上引发舆论反弹,网友们几乎一边倒的对保险公司的做法表示不满或不信任。

有北京网友在相关报导下留言质疑:“保费让谁回扣了?”一位河南网友则写道:“农业保险就是一个坑,买保险容易,赔付却很难,因为受灾程度认定很难,那么大的面积,一家一家怎么认定?”

有湖北网友感叹:“理赔难,难于上青天。”一名河北网友则分析指出:“可操作空间太大,可能中间被吃了人血馒头!有人哭的时候总有人偷着乐!”

(网页截图)

微信公众号“狐度观察”日前发文指出,保险公司的农业险理赔标准不清不楚,保险方工作人员说,达到农业部门测产后减产20%的,才到起赔标准,但在实际操作中,标准不公开,全是保险公司说了算。这种情况过去就存在,一直没有真正得到解决。

该文举例说,今年5月份,就有河南粮农向媒体反映,2020年涝灾,他40多亩水稻,被淹到近乎绝收的就有20多亩,但最终却只有4.7亩被认定为受损。更蹊跷的是,其他几十位同村的村民的损失率,都与他家一模一样。保险公司说,这是采用了“定点采样”的定损模式。至于以这种采样方式来判断农业灾情是否合理,“外人就说不清了”。

文章表示,农业保险与商业险不一样,在丰年,也许看不到农业保险的真实运作情况,今年河南因“烂场雨”歉收,让大家见识了农业保险的“真面目”。最终的结果是,农户对农业保险的评价很低,认为农业保险徒有其名,起不到作用,这与国内险种的风评差是相一致的。

一方面,有研究农业保险的专家警告,不能让农业保险变成吸纳财政补贴的“池子”,被截留在保险公司环节,不能继续流向受灾农户;另一方面,也有声音替保险公司叫屈,说有的地方行政习惯干扰农业险运作,遇小灾让保险公司多赔,遇大灾又撒手不管。

文章表示,在一些地方,农业保险既不能真正保障农业,又不能按照保险的真正原则来运行,“它被政策导向、地方政府干预、保险公司牟利冲动等因素合力扭曲,变成了‘四不像’”。

这一切导致的后果就是,农户对农业保险失望透顶的情绪在蔓延,村民嘲笑着农业保险严苛的赔付条件和少得可怜的赔付金,以及捉摸不定的理赔手法,纷纷表示不再投保。

最后该文表示,要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现状,“关键还得看钱流向了哪,盯住钱,就理解了农业保险究竟保障了谁。”

(记者竺颖综合报导/责任编辑:嘉欣)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