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商天下】时间金钱省到极致 “旅游特种兵”爆红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3年05月21日讯】日行3万步、两天两夜不睡觉、一天辗转十多个地点……,这并不是哪支特种部队在集训,最近,“旅游特种兵”一词在大陆社交平台上爆红,说的是,在一些年轻人中流行的一种旅游方式,就是用最短的时间和最少的费用游玩最多的景点,像特种兵一样挑战身体极限。而且,不只这一种玩儿法,随后又流行起“交换旅游”的模式。那么,大陆年轻人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旅游方式?是跟风效应,还是有什么现实原因呢?又为什么说,年轻人这种旅游方式,却间接泄露了中国经济的真实底牌呢?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旅游特种兵”成新趋势

今年4月以来,网上看到不少这样的消息,例如,一名在安徽上大学的女生,3月24日和朋友前往北京旅游,周末短短的两天,就打卡了南锣鼓巷、鼓楼、故宫、雍和宫、天安门、颐和园、北海公园、天坛等一系列著名景点。为了赶时间和省钱,相信她在旅游前,肯定是做足了攻略。

这名女生把行程照片发到社交媒体后,有网民开玩笑说:“这不是旅游,是铁人三项比赛。”也有北京人留言说,自己都没有去过那么多地方。

短时间到景点“密集打卡”的旅行,现在还很受一些年轻人热捧,这种旅游的关键词,就是“时间紧、任务重、高效率”,“今早到、明晚走、尽可能多打卡”。

这种“特种兵式的旅游”,也吸引了外媒关注,比如5月17日,路透社就报了一则新闻,说正在读研究生的一位蔡姓女生,本来希望在中国北方过“五一”假期时,能有足够的钱租辆车,来一趟行程大约4,000多公里的旅行,但是,最终,蔡同学还是选择了“特种兵式旅游”。

为了到达她想去的古寺、古塔和石窟,她每天要走大约3万步。住宿方面,她选择了通宵火车和便宜的旅馆。在9天的旅行时间里,她只花了2,500元人民币,差不多360美元。

类似这样的旅游,在大陆年轻人的群体里已经成为普遍现象,他们把时间和金钱节省到极致,在网上晒出一张张令人瞠目的行程单、预算表。

同程旅行资料显示,今年清明节假期,62%在公元2000年后(00后)出生的游客选择在夜间出发奔赴目的地,三成00后游客一天打卡超过4个景区。最受欢迎的目的地,有北京、重庆、长沙、上海、南京等地,可以看出,他们选择的多是景点相对密集、公共交通便利的城市。

对于旅游来说,住宿应该是支出中比较大的一项开支,那么他们是怎么省钱的呢?很多年轻人在社交平台上分享的经验是,像是机场、餐厅、网吧等,都可能是他们过夜的场所。

《北京青年报》就曾经报导过,在餐饮连锁店海底捞里夜宿的“旅客”们,他们的旅行计划都非常紧凑,他们选择深夜在海底捞休息,主要原因就是海底捞往往离旅游景点比较近。

“特种兵”在海底捞用餐后,有人会坐在一起聊天,有人直接趴在桌上小憩,也有人直接问服务员自己能不能在长沙发上休息睡觉。

对于成为夜宿的热门地标,海底捞客服也表示,这并非是制度化或常态化的服务,而是出于人性化和善意。

对于“旅游特种兵”,网民的看法也不尽相同。有人批评说,这种走马观花的打卡式旅游毫无意义,“如果认真玩,一个故宫就能玩上两三天,想不通这些人玩了个啥,在大门口拍张照片吗?”也有网民认为,不应对年轻人的旅行方式过于苛责,“青春就是要飞扬,来场轰轰烈烈的旅行又怎么了?”

年轻人玩起了“交换旅游” 靠谱吗?

在这种“特种兵”式的旅游之外,最近,社交媒体上还出现了一种新兴的旅行方式,叫作“交换旅游”。具体说来,就是两个陌生人互相前往对方所在城市旅游,同时“0成本”住在对方家里。那么,这种主打信任牌的“交换旅游”为什么受年轻人欢迎?又有什么好处和风险呢?

有陆媒采访了一位家住上海的90后刘女士,她说,自己是在“五一”假期前搜索酒店住宿,无意间了解到“交换旅游”这个概念,觉得很有意思,如果彼此愿意,完全能实现“0成本”入住。她觉得交换也是一种不错的体验。

据说,网民公开征集“交换旅游”的帖子有很多,其中不少帖子都列出了非常具体的交换需求。如果有人通过线上沟通完成交换,那么他们就实现了“交换旅游”。

不过,网上也有不少声音质疑,这种“交换旅游”,可能会对财产安全和个人隐私带来隐忧。

极端旅游方式背后的原因

其实,年轻人穷游现象并不是现在才有,但像“特种兵旅游”、“交换旅游”这样极端的方式,却是近期才流行起来的,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有报导说,3年疫情,中国长时间采取严格的防疫措施,严重影响民众出行,对本就充满探索热情的年轻人来说,造成的影响更大。“大学才四年,疫情占三年”,封控期间,学生别说去旅行,连出趟校门都难。不少年轻人每逢假期,就只能留在家中或学校,现在能自由活动了,所以,出现了“报复式旅游”。很多人想要一口气把之前“失去的青春时光”补回来。

可“世界很大,钱包很小”。我们也都知道,自2020年,疫情爆发以来,大陆经济就一直在走下坡路,消费疲弱,大手大脚花钱的人越来越少,存钱的人越变越多。尤其是最近两年,中国刮起了省钱风潮,网上炫富的人是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各个社交平台上越来越多的各种“省钱攻略”、“攒钱大法”。

而且,出乎意外的是,最不愿意花钱的竟然是年轻一族。“极简主义”成了中国年轻人的最新时尚,省钱是王道,“非必要不消费”变成了主旋律。

那么,是什么导致年轻人突然转变观念,开始节衣缩食呢?

我们从17日,中共国家统计局刚刚公布的最新数据中就可以找到答案。

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16至24岁城镇调查失业率已经来到20.4%,创下历史新高。不过,很多网民表示,真实失业率可能更高。而且,随着大约1,200万大学毕业生今年夏季毕业继续进入劳动力市场,中国青年人高失业率未来还会进一步恶化。

中国劳动经济学专家在接受陆媒采访时说,大陆自2020年以来,青年失业率曲线,呈逐年上扬态势,并且曲线每年均呈倒“V”型增长,7、8月达到年内高点。而从2023年前4个月的青年失业率走势来看,也符合这样的增长曲线,1至4月份,青年失业率分别是17.3%、18.1%、19.6%、20.4%。

所以,按季节走势判断,目前青年失业率可能仍处在爬升阶段。

而国际劳工组织发布的《2022年全球青年就业趋势》报告显示,预计2022年全球青年失业率平均为14.9%,其中欧洲和中亚地区为16.4%,亚太地区为14.9%,北美地区最低为8.3%。最新数据上,2月欧盟年轻人失业率为14.5%,欧元区为14.4%。

从数据来看,中国青年失业率处在高位。

17日,《华尔街日报》就此报导说,中共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再次表明中国的经济复苏面临着不确定性,虽未偏离轨道,但仍高度不均衡,一些人被遗漏了,经济复苏的可持续性受到质疑。

报导指,到目前为止,经济复苏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去年年底中国取消实施了近3年的严格防疫措施后,对旅游、外出就餐和其它服务的压抑需求出现井喷现象。

自从2020年爆发疫情,3年来,大家有目共睹,中共严厉的封控政策重创了中国经济,中共对网络科企、房地产和教培系统的肆意打压,让私营企业的生存空间不断恶化。眼见着私企奄奄一息,一家一家地倒下,所带来的最大祸端,就是出现大量的失业人群。

《华尔街日报》认为,随着中国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紧张关系加剧,年轻一代的失业率居高不下,也加剧了人们对国内社会不稳定的担忧。中国的青年人失业率一直比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高两到三倍,自2021年底以来从没降到过15%以下。

去年年底中共政府突然取消严格的防疫规定,所引发的兴奋情绪导致服务支出激增。但今年4月份,这种服务消费热潮似乎已失去动力。

尽管代表消费情况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4月份同比大增18.4%,但如此高的增幅,主要归因于去年同期比较基数低,当时上海长达两个月的全市封控扰乱了供应链,打击了全国消费者的信心。

不仅如此,工厂活动的表现也令人失望,4月工业增加值环比下降0.5%,反映出由于西方国家的零售商在通胀上升的情况下减少了新订单,出口需求疲软。

牛津经济研究院的中国问题经济学家卢姿蕙(Louise Loo)分析说,从某种程度上讲,中国经济复苏是由服务业带动的,不过,青年失业率达到20%的事实,确实表明这种复苏动力不会持久。

如此看来,也并非是年轻人就喜欢这样极端的旅游方式,而是面对现实,不得已的选择。“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我们看到,大陆当代的年轻人旅游意愿强烈,说明对生活仍然抱有热情,他们在理想和现实的夹缝中,用挑战自身的极限方式仍然没有放弃寻找“诗和远方”。变身“特种兵”,也恰恰是疫情之后中国社会的一面镜子。但是,又是谁在阻碍着年轻一代享受原本应该更美、更惬意的“诗和远方”呢?

策划:宇文铭
撰文:宇文铭
编辑:蔚然
剪辑:曲歌
监制:陈思雨
关注“财商天下”:https://bit.ly/GJEconUND

(责任编辑:李红)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