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讲话促搬迁 分析:雄安新区“疏解”被抵制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3年05月18日讯】近日,中共领导人习近平赴雄安新区“考察”,并开座谈会力促北京机构完成“疏解搬迁”工作。海外时事评论人士指出,习的讲话无意中透露了一个现实,即北京的机构、学校正变着花样软性抵制迁往雄安新区

习近平背书、官媒造势意外“透底”

中共官媒近日扎推报导习近平5月10日赴雄安新区考察时发表的讲话内容,为促使北京的相关机构及企事业单位迁移到雄安进行舆论宣导。

据报导,习近平在雄安新区开座谈会时首先强调,雄安新区“是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而诞生的,不是为了简单建一个新区、建一个新城,这个定位一定要搞清楚。”

接着就要求各级官员,接续谋划启动第二批在京央企总部及二、三级子公司或创新业务板块等的搬迁疏解工作,着手谋划金融机构、科研院所、事业单位的“疏解转移”,进一步细化相关政策措施,“扎实推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各项任务落实”,增强所谓“非首都功能向外疏解的内生动力”云云。

习还在讲话中警告,“不能凭自身好恶,需要搬就得搬。不能搞‘纸面疏解’‘变相回流’,名义上疏解,结果回去了,更不能通过在京设立二级单位等方式边疏解边新增” 。

位于河北省的雄安新区是习近平上台以来主推的国家级重点建设项目,2017年4月1日正式设立,被官方定位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官媒将此建设项目宣传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然而,这个项目启动至今已6年多的时间,虽然已有大片地区建起了成规模的建筑群,但是被安排迁入雄安新区的各个机关单位、企业、学校都迟迟不动,纷纷采取各种方式变相抵制迁移。

针对习近平的上述讲话,时事评论员李林一5月17日接受大纪元采访时分析指出:习在雄安新区的座谈会上的讲话,重点都是在催促启动第二批奉命“疏解搬迁”的各企、事业单位尽快搬去雄安新区。这说明习对这件事情看得很重,但实际效果却很差,北京的机构正在以各种方式抵制。

李林一表示,习要求被安排搬迁的单位不能搞“纸面疏解”“变相回流”,不能通过在京设立二级单位等方式边疏解边新增,恰恰说明了中共内部对于习近平设立雄安新区的所谓“千年大计”不但有抵制,而且“反弹力度还很大”,以至于迫使习到最后不得不公开以经济利益来进行收买,说出“要确保疏解单位和人员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这样的话来。

李林一进一步表示,官媒的报导中有提到,被安排首从北京外迁的一些央企的总部地址都还在建造之中,显示外界关于雄安新区建设工程烂尾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雄安新区恐将烂尾的说法不断升温,在此背景下习近平亲赴雄安为搬迁工作打气施压。但是外界发现,5月12日习近平在石家庄主持召开“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时,虽有身为国务院总理的李强、河北书记倪岳峰、天津书记陈敏尔等官员与会为其站台助阵,而按理应该出席这个座谈会的北京市领导层,却似乎无人到场,北京市委书记尹力只提交了书面发言,北京市长殷勇也未见现身。

专家指雄安计划违背市场规律

雄安新区设立已经超过6年了,在这几年期间,雄安新区的建设时断时续,已建成的建筑群绝大多数都被空置,大街上空荡荡几乎看不到行人,号称亚洲最大的雄安高铁火车站如今每天仅开一趟车,站外大片的开阔地更是杂草丛生。

今年3月中曾传出消息,指北京当局要求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是首批疏解到雄安新区的 “双一流”高校,预计2025年完成一期工程,并于当年秋季对外招生,到2035年完成全部搬迁任务。这个消息一度成为网络舆论关注的热点话题。

然而,4月2日,上述4所高校的前三所大学却在同一天发布声明称,其校将实行“一校两区,协同发展”的策略,既保留在北京的原校区,也在雄安建新校区。

为何北京的各企业、事业单位和学校都不愿意搬迁到雄安去呢?有观点认为,雄安新区的选址明显违背市场规律。

例如: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理学家陆大道就曾撰文指出,雄安新区的选址不符合中国经济要素“自西向东”的宏观流向,难以吸引有利于产业发展的要素集聚。而且河北省并不具备那种经济实力很强的特大城市来引领全省经济的发展,相比较而言,京津冀现有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亦庄开发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新区等发展条件明显要更加优越。

对此,美国之音的特约评论员分析指出,在前述背景下,北京当局逆市场而动,仅凭强大的政府意志和行政能力来逼迫北京的各机构搬迁,势必触动许多人的核心利益。初期也许能取得一定进展,但时间一长,被压抑的市场内在规律必然会起来“反抗”,到最后,雄安新区的工程就很可能虎头蛇尾,成为烂尾工程。

(记者唐迪综合报导/责任编辑:林清)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