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山:中南海可能曾因脱贫造假发生内讧

——穷人从网上被消失 扶贫被扫进故纸堆

中共领导人习近平在2021年初宣布中国脱贫“全面胜利”,并称之为“人间奇迹”,最近习大秘出身的总理李强也吹捧此为所谓“千年德政”。但这种自吹在外界看来是不可思议的。

人们发现,从中国的网络,到官场中,有关穷人、贫困的信息自此变得敏感。甚至扶贫的说法也被官方扫进故纸堆,他们似乎在隐瞒着什么?从中南海运作的一些细节观察,可能说明,就脱贫的“伟大成就”争议,中共高层可能曾经发生内讧。

扶贫被扫进故纸堆

5月5日二十届中共中央财经委会议,主题是“研究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问题,研究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问题”。官媒报导显示,会议只字未提扶贫或失业问题,也没有防止返贫之类的字眼。

上届2018年4月2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官方报导,曾用一整段讲“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那是习近平冲击二十大连任的“战役”之一。

中共央视网4月报导,国务委员谌贻琴近期在陕西省、甘肃省,以及江苏省调研。官媒称,谌贻琴在调研中都关注到了同一个话题:脱贫人口。她称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

由此可见,过去由副总理胡春华负责的扶贫或脱贫相关工作,并没有交给本届负责“三农”的副总理刘国中,而是降级让国务委员谌贻琴承接。

但谌贻琴提到脱贫时,强调的是“巩固成果”。因为2021年年初,习近平就定调“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中国“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之后谁再提现行还要扶贫,就不是政治正确了。官方的提法就是“防止返贫”,而较少用扶贫的说法。甚至过去的扶贫办,也被改为国家乡村振兴局。

查看党媒人民网,发现在二十大后,官媒已淡化扶贫工作,反而报导各地都在编地方扶贫志了。新闻标题如:临沧市扶贫志编纂工作启动、《贵阳市扶贫志》正式出版发行、四川省启动扶贫志和全面小康志编纂工作,等等。显然,中共将扶贫视为“过去式”。

中共快速将扶贫字眼扫进历史故纸堆,似乎中国人不再贫穷。尽管古往今来、全世界,穷人,甚至是特别穷的人,是少不了的存在,这是人间常理。

网上抓紧消除穷人

经历三年的严酷清零防疫之后,中共当局终于放开封控,试图恢复经济,但未料前景却日渐黯淡,失业大增,而社会保障严重不足。因为没有收入,民众焦虑感上升,各类暴力互害的社会事件更多出现。中共原来用所谓“扶贫”来彰显政权的合法性和制度的优越性,并未达到目的。

此时,中共采取的方式却是更大力度阻止一切有关穷困的讨论,在网络上实现让穷人消失。

3月14日,中共网信办宣布整治自媒体,将对发布视频或文章刻意“渲染悲情煽动对立,制造损害党和政府形象、干扰经济社会发展”的人予以打击。该行动禁止发布有老人、残障人士和儿童的悲情视频。

自媒体人户晨风一个月前拍摄的视频展示了一位老太太如何仅靠每月100元的生活费支撑的。受到大众关注后,该视频已从中国最大的两家用户生成视频平台上删除,户晨风的账号被封。目前视频在海外流传。

这种让网络不出现穷人的做法,应该说是新任中共宣传大佬蔡奇的“杰作”。据说算得上最懂习近平的蔡奇,现在是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兼中央办公厅主任。蔡奇主政北京时,2017年冬天将许多低收入者赶出了公寓,以让北京肃清所谓的“低端人口”,更符合红朝都城的形象。

习近平2021年在疫情封锁中宣布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官方大肆宣传共同富裕、小康社会。但消除贫困,更多只是表面化。各地的扶贫造假早已饱受外界批评。

2022初,在北京冬奥会期间,与这个盛会形成鲜明反差的徐州铁链女,最早也是由自媒体曝光然后引起网络发酵的。当局最后以一个倍受质疑的结论强压下事件,处理了一些较小的官员,还有“铁链女”的“丈夫”。对这一事件背后的贫困和罪恶根源的深究,不了了之。

脱贫造假与财政危机

3月24日,新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吹捧中共脱贫攻坚是“千年德政”。

但事实上,不止中共脱贫的标准和国际有较大差距,中共官场的造假也让全面脱贫沦为虚伪的政治秀。官媒也有过报导。比如2021年4月23日,央视报导陕西洛南扶贫造假、脱贫摘帽掺假,话题冲上微博热搜。陕西官方随后紧跟“灭火”,称“已解决”,“达到标准”。

另外,央视画面显示,2013年习近平下乡与贫困老农搭话时,时任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在身后怒瞪想吐露真言的老农。人们不清楚习是被骗还是装糊涂。

中国各地方政府财政困难的情况近期更直接曝光。官方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广义财政收入约为28.16万亿元,比上一年下滑6.3%;广义财政支出37.12万亿元,比上一年增长3.1%;广义财政支出超出收入8.96万亿元,这一数字甚至超过了疫情爆发的2020年,创历史新高。

上个月,继贵州省公开称无力消化地方债务、向中央求援后,云南多个县市也相继发声“喊穷”,有的地区的债务率高达991.01%。

地方公开自曝财政困难,向中央求援的举动是罕见的,因为这与蔡奇要求的“唱响经济光明论”相悖。除了说明地方实在扛不住,或许还有内斗的原因。

国家乡村振兴局“夭折”内幕

说到内斗,与脱贫相关、设立短短两年的国家乡村振兴局,最近在党国机构改革中被挂空,应该是一个明证。

中共从1980年代起就搞起扶贫面子工程。早期的机构叫“开发办”,后称“扶贫办”。在习近平第一任期,“三农”,包括扶贫,由团派的副总理汪洋负责。在习的第二任期,2018年3月起,这一任务落到同样是团派的胡春华身上。

在习近平2021年2月25日召开脱贫攻坚表彰大会,宣布脱贫“人间奇迹”的当天,在国务院扶贫办基础上,重组单设一个国家乡村振兴局。

但国家乡村振兴局挂牌仅两年左右,2023年3月10日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显示,国家乡村振兴局被并入农业农村部,不再独立存在,只在农业农村部加挂一块牌子。

2023年3月16日的《南方周末》报导,事实上,国家乡村振兴局成立后,仍使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公章。因为国家乡村振兴局的“三定”方案一直未出台。而这种情况是不正常的,通常情况三定方案会在新机构挂牌组建一年内出台。

所谓三定方案是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对国务院部门的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等进行设定的简称。因为内设机构都没确定,所以国家乡村振兴局无法刻制公章,只能使用“扶贫办”时代的旧章。

知情人士透露,国家乡村振兴局曾上报过两版“三定”草案,但均未获批复。据说,造成这种状况,涉及相关部门之间的“职能边界”问题。

所谓部门之间的“职能边界”问题,换句话说,也就是部门之间的扯皮和利益冲突。这是最终使乡村振兴局“夭折”的原因。

这个部门是在胡春华手中搞不下去的。国务院两次报给中央的方案都未获批复,最大的阻力可能就是习近平。原因不太可能只是陆媒说的“职能边界”问题,还可能因为高层的矛盾,就是习已对胡的不信任所致。

就宣布脱贫成功 中南海可能发生内讧

中共二十大上,李克强、汪洋和胡春华同时出局,李、汪两人于今年3月分别卸任总理和政协主席,胡春华则转任政协副主席闲职。李克强和汪洋,常被认为是党内改革派,胡春华也是草根出身的实务官员。

汪洋和胡春华先后主管扶贫,而李克强则是全面负责的总理,特别是李克强经常下去实地接触民众,被认为更清楚民间的疾苦。对于脱贫“人间奇迹”“千年德政”的说法,他们未必能苟同。

2020年5月,就在武汉大疫爆起,民生艰困之际,时任总理李克强在两会记者会公开说,6亿中国人月收入低于1000元。中共国家统计局证实这一消息的真实性。李克强的直言,让习近平几个月之后再宣布脱贫全面胜利是“人间奇迹”,显得不那么光明正大。要说习李之间结下的最大的梁子,也许就因为此事。

李克强2022年6月27日又公开表示,受疫情、灾情等因素影响,现在困难人口增多,因此要以就业保民生。但中宣部在6月28日举行的“中国这十年”新闻发布会上,再度鼓吹中国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实现了比较充分的就业。

有一个细节或可以佐证习李关系其实真的不堪:今年两会期间,李克强于3月5日上午在北京大会堂做最后一次总理报告。网传视频显示,会议散场时,习和合作十年的李克强只有一两秒时间的握手,完了习转身就走。而在李克强旁边的汪洋,在习近平走过来的同时,马上转身,似乎非常厌恶。

3月13日两会闭幕,官媒新华社晚间发布文章,披露“新一届国家机构和全国政协领导人员产生”过程,称“一些党和国家领导同志”……“主动表示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表现出“高风亮节”,云云。

我们不知道是否指李克强和汪洋,但其实留任的韩正比他们都老。而所谓“主动”退下来,在中共特定的政治语境中,代表着“被退休”。有所呼应的是,在二十大前,习近平已让亲信搞了一个《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称“重点是解决能下问题”。

至于这期间,虽然为党承担了苦差,在脱贫造假方面也算“立了功”的胡春华的失势,可能是因为他对当局造假的事知道得太多,又曾略有微词?当然,这只是可作为解释的理由之一。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转自大纪元/责任编辑:静莲)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