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景悲观 中国人多储蓄少消费 投资外贸同步萎缩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3年02月19日讯】中共病毒(新冠)疫情3年间,尽管中国居民的储蓄增加,但国民消费、投资和外贸同步萎缩,大量外贸订单已被东南亚“抢滩”,各方面的数据均显示,民众普遍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前景持悲观态度。

中国的储蓄增长极不寻常

近期,中共当局不断调降存款利率,同时松绑贷款限制,目的是促进内需消费与投资,提振国民经济。然而,实际效果却并不明显,中国民众仍然普遍选择把钱存起来,而不是用于消费或投资。

中共央行发布的最新数据声称,今年1月份中国存款增加6.87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多增3.05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6.2万亿元,创下单月新高,创历史同期新高,多增7,900亿元。

事实上,自从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的3年间,中国居民存款因为低消费而一直在增加:2021年全年住户存款为9.9万亿元,2022年这一数字猛增至17.84万亿元,而且其中近8成是定期存款。

对此,香港前有线财经台台长颜宝刚在自由亚洲电台的节目“财经自由讲”中分析说,中国储蓄率由3成升至3.6成,远高于西方国家的1至2成,这种现象“极不寻常”。这反映出中国政治社会状况不稳,民众对前景持悲观态度,因此宁愿多储蓄而不消费。

颜宝刚表示,即使去年10月“新十条”出台,新春消费也只是饮食、旅游、娱乐等小额消费有所复苏,而大额消费上未见恢复迹象,尤其置业需求(指房地产市场)未回升,买车需求疲弱,严重打击中国经济重启步伐。

过去,中国在经济衰退时,多以提振房地产作为扩大内需的主要手段。近期中国各地也纷纷出台各式各样的促销政策,试图重新激活楼市。然而,中国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NIFD)本周初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住宅销售面积同比下降了26.8%,房地产业并没有出现复苏迹象。

疫情冲击与战狼外交致大量外贸订单流失

中国海关总署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下半年中国出口出现断崖式下跌,12月中国出口同比骤降9.9%,创下自2020年2月新冠疫情爆发后最大跌幅。

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也持续创新低,财新/Markit联合公布的1月指数已跌至49.1,处于萎缩区,创23个月以来的低位。

与此同时,全球线上集装箱租赁和交易平台“Container xChange”上月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至美国和欧盟的货运量分别下降了19.5%和17.5%,预计今年首季度中国的出口和集装箱离港量仍会保持低位。

在广东深圳做外贸生意的肖女士告诉自由亚洲电台,受到中美关系紧张和疫情封控措施的影响,大量外贸订单都被取消了,外国客户直接去越南、印尼、泰国等东南亚国家下单了,货柜运输因此也就不行了。

实际上,中国外贸订单的大量流失,除了清零式防疫封控的影响及疫情再次大爆发的冲击外,中共政府与欧美国家关系恶化,也是导致这个结局的重要原因。

由于中共的战狼外交,欧美国家纷纷选择尽可能减少经济上对中国的依赖,而把供应链转移分散到东南亚的其它国家,就是这种策略的重要步骤之一。

目前,欧洲已取代中国,成为美国第一大进口来源国。而据德国之声早前的报导,欧盟东盟商会执行董事韩福瑞(Chris Humphrey)曾直言,欧洲商人与中国脱钩及供应链多元化“已成定局”,不会因中国的政策发生了改变而改变。

(责任编辑:何雅婷)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