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解之谜】不存在的网红餐厅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2年08月23日讯】大家好,我是扶摇。欢迎和我一起探索未解之谜

今天先来给大家介绍一间神奇的网红餐厅,位于英国伦敦,名不见经传,却在开业短短半年后就登上了伦敦餐馆排行榜榜首之位。窜升速度之快,令人咂舌。而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间全伦敦最好的餐厅其实根本不存在。这是怎么回事呢?

网红餐厅养成记

餐厅主人巴特勒(Oobah Butler)是位自由作家,不过严格说来,是位网络写手,从事撰写假评论的工作。他称自己这份工作是“看着菜单,选个食物,然后开始撒谎”。可能因为文笔不错吧,每篇评论能为他赚取10英镑左右的收入,相当不错。

不过巴特勒对这份工作并不满意。2017年4月,他突发奇想,觉得既然假评论有市场,那咱弄一间假餐厅出来,是不是也会有市场呢?

真是个令人激动的想法呀。于是巴特勒卷起袖子,说干就干,跟杂志社合作,做起了假餐厅实验。而且他还给自己定了一个宏伟的目标,要做就做最好的,让这个假餐厅成为伦敦排名第一的餐厅。这有可能吗?巴特勒说,在这个充满了梦幻的网络时代,万事皆有可能。

巴特勒的试验场是全球最大的网络旅游评论网站“猫途鹰”,TripAdvisor。按网站的要求,他给自己的餐厅起了个名字叫做杜尔维治小屋(The Shed at Dulwich),因为杜尔维治就是他住的那个小区的名字。接着注册商标,开通电话,电子邮箱,搭建网站。

为了弄得神秘一点,也因为餐厅实际上根本就不存在嘛,所以网站上介绍说该餐厅原来只做私房小菜,现在决定对外营业,不过只接受预约,餐厅地址保密。至于菜单呢,设计也很特别。巴特勒宣称自己卖的是“心情”,而不仅仅是食物,总共有“爱”,“喜悦”,“沉思”等6种心情供挑选。配的食物也竭尽所能,故弄玄虚。比如用“猪颈肉配洋蓟和红酒木薯粉”体现“爱”的感觉;而在“舒适”这一款菜肴中,连菜碟都换成了上等的埃及棉做成的棉布碗。明白的人知道是在恶搞,不明白的人会觉得非常有创意。

为了表现得更真实,巴特勒还特意上传了漂亮的餐点图片。不过这些图片都是用你意想不到的道具拍出来的,比如说,剃胡子用的泡沫膏,洗碗机洗涤剂。在一张照片中,他甚至连自己的脚后跟都用上了。不过这些照片总体来讲效果非常好。这些假食物看上去一个个优雅精致,充满了“高级感”。

餐厅很快通过了TripAdvisor的注册审查,正式进入排名之战。这时,餐厅在伦敦的排名还在一万名开外。

不过这不要紧。巴特勒轻车熟路,发动身边好友一起写起了假评论。大家统一口径,共同赞美餐厅的各大特色︰室外进餐、环境奇特、有家的感觉。最重要的是,在这里用餐不仅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情绪”的释放,感受奇特,妙不可言。当然,顺便打个五星,那是必须的。

在各类五星评语的加持下,餐厅排名直线上升,两个月后就挤进了排行榜前2000名。这时,第一通订餐电话打进来了。巴特勒措手不及,吓了一跳,临时扯了个谎,说未来六周都订满了。

从此以后,来订餐的电话和邮件就络绎不绝了,全球各地都有。巴特勒以客满为由统统拒绝,甚至干脆就不接电话,搞起了“饥饿营销”。然而,这家从未营业的餐厅既没有被订不到位的食客投诉,也没有被TripAdvisor怀疑,排名还在一路飙升中。8月挺进200强,初冬进入前30名。2017年11月1日,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在诞生6个月后,这家创意奇特的餐厅窜升到了伦敦餐厅排行榜榜首的位置,并且在那里停留了3天,虽然到目前为止,还是一个食客都没招待过。

居然半年功夫就圆满达成目标,简直不可思议。那下一步怎么走?实验结束,向大家坦白真相?巴特勒说,No,No,No,别急,游戏才刚刚开始。咱们接下来开门纳客,把造假进行到底。

那巴特勒是如何招待客人的,他又会不会穿帮呢?

假作真时真亦假

几天后,巴特勒挑了几位曾经来预约的客人,打电话约他们来享受免费晚餐,说是为了拍摄电视节目。得知自己被选上的客人们个个受宠若惊。其中有一位还非常惊讶地说了一句:“你们餐厅真的存在呀?”

下一步是选址。既然要有“家”的感觉,那餐厅开在自家后院就成。稍微收拾一下,加个煤气灯,再放养两只走地鸡基本就可以了。然而让人头痛的是,进后院前,得先穿过一个堆满杂物的后巷。这实在是太容易穿帮了。

怎么办呢?巴特勒决定约客人们在街角会面,以地址保密为由要求他们蒙上眼睛,然后由他牵着手领进餐厅。这个要求虽然有点古怪,倒也颇具创意。他估计客人们会吃这一套。为了让大家乖乖就范,他还特意安排了两位朋友假扮客人,在别人犹豫不决的时候率先戴上眼罩。这样一来其他人就会跟随。后来发生的事情证明,巴特勒这位造假天才对人心估算得相当准确,客人们果然乖乖蒙着眼睛进来了。

那食物怎么准备呢?巴特勒和朋友们去超市拎了两大袋冷冻食品回来,每份成本1英镑。微波炉叮一下,或者烤箱热一热,再加点花瓣,香草,各种酱料装点一番,摇身一变,就成了高级料理。

最后巴特勒还请来了DJ播放餐馆里常有的噪音做背景音乐,顺便掩盖掉微波炉加热食物的“叮叮”声,让客人有一种身处繁忙餐馆的错觉。

一切准备就绪,客人们如约而至,体验美味的“情绪”大餐。不过这味道好像有点不尽人意。

就在此时,周围的食客们开始大声谈论起来了:“哎呀,真好吃啊。”“太美味了。”大家举头四顾,原来邻桌的食客们都在满脸幸福地大快朵颐。再回头看看自己手里的这盘食物,瞬间也可爱起来了。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那些邻桌的食客们,其实都是假扮的。事实上,有将近一半的食客是巴特勒请来的演员。

那么真正的客人们吃完后反馈如何呢?接受采访的客人们都表示吃得不错。有明确表示希望下次再来的,也有问下次订餐是否会容易点儿的。没有人表示怀疑,也没有人对餐厅的排名提出异议。

不过第二天,巴特勒就在推特上主动坦白了一切。一夜之间,几乎全世界的报纸都被他抢了头条。不过令人意外的是,没人对巴特勒横加指责,毕竟他没有骗取别人钱财,客人们吃的也都是免费晚餐。不仅如此,他还一夜爆红,来自全球各大媒体的采访邀约不断,又是出书又拍电影,忙得不亦乐乎。

巴特勒的实验为什么能引起那么大的关注呢?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实验的成功又一次真实验证了“从众心里”的可怕之处。不过“从众”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盲从”。

从众心理──从东方到西方

有个成语叫做三人成虎,非常形象地刻画了“盲从”的危害。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那天魏国大臣庞葱问魏王,如果有人跑来说,闹市上出现了一只老虎,你会相信吗?魏王回答:“不会相信。”那么第二个人又跑来如是说呢?魏王回答:“半信半疑。”第三个人又跑来了呢?魏王回答:“不得不信。”这位魏王不调查,不分析,只听了三个人的话就会相信一则流言。虽然庞葱借此劝诫,魏王后来还是听信流言疏远了他,而这个三人成虎的故事也传承千年,留传到了今天。

而在西方,“从众心里”也是心理学家们非常喜欢研究的课题之一。其中最经典的一个实验,就是“阿希从众实验”(Asch conformity experiments)。

实验对像是一群男大学生。每组7人,坐成半圆形。不过这7人中,有6位都是实验助理,也就是托儿(从旁诱人受骗上当的人),只有一位是真正的研究对象,而他对此一无所知。

实验人员会向大家展示两张卡片,卡片A上有一条直线,卡片B上有长度不等的三条直线A,B,C。其中一条和卡片A上的那条直线长度相同,是哪一条呢?大家来看一下,非常明显,毫无疑问就是C,是不是?

然而,托儿们都会答A。一连5个A后,排在第6位的研究对象开始晕了。脸上出现各种痛苦的表情。一番纠结后,大约37%的人也会选A,跟大家保持一致。

那么那些选正确答案C的呢?其他六个人会一致看向他,仿佛在说,这么明显,你怎么会看错?然后实验进入下一轮。

同样两张卡片,同样一个问题。这一次又有多少人还会坚持自己呢?实验结果表明,又有37%的人选了A。而那些坚持选正确答案C的参与者,回答速度明显减慢。

实验两轮后结束。总计大约3/4的人给出了错误答案。而在另外一组对照实验组中,在没有托儿故意扰乱的情况下,错误率只有1%。

如果实验进入第三轮,大家觉得有多少人还能坚持选C呢?

好,今天的故事就讲到这里了。随大流走或许不见得有什么不好,但“三人成虎”是一种警示,“阿希从众实验”也是一种警示,巴特勒的网红餐厅更是一种警示,就是我们有可能正生活在欺骗中,而我们却对此毫无察觉。有时候说出真相并不难,难就难在,如果我们周围的人都在撒谎,那我们还有没有勇气说出真相,或者,接受真相呢?

未解之谜,我是扶摇,我们下期见。

欢迎订阅Youmaker频道:https://www.youmaker.com/c/UnsolvedMystery
订阅频道YouTube频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zvQZ1p_-AXgAWiyHhE7CxQ
订阅未解之谜Telegram群组:https://t.me/wjzmchannel

【未解之谜】节目组制作

(责任编辑:李红)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