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22年08月04日讯】在中共二十大临近的当下,中国晶片(芯片)业却突然掀起了一场“反腐风暴”。从7月15日开始,那些曾经扬言要“改变世界晶片格局”的中国半导体业大佬们,已经接连被中纪委抓去调查了。这两年,中国各行业轮番上演悲情剧,现在看,是轮到晶片业呈现大恐慌的局面了。那么,中国半导体产业突发“大地震”,背后到底有什么内幕呢?在过去几年中,中共推动的“晶片大跃进”运动,不仅项目烂尾,而且巨额亏损,这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与此同时,拜登政府在刚刚火速通过了《晶片法案》后,据说还在酝酿新的计划,要进一步限制半导体设备的对华出口,那么,中国晶片业未来又要如何发展呢?我们今天就来谈谈这些内容。
晶片大佬纷纷落马 只因习近平的一句话?
中共中纪委在7月28日确认,工信部部长、党组书记肖亚庆,因“涉嫌违纪违法”正在接受调查,他也是中共十九大以来,首位在任内落马的部长级官员。
今年63岁的肖亚庆本是工程师出身,后来成为企业高管,他在经营国企中国铝业时,受到外界关注,后来因为对矿业巨头力拓公司的重大投资而名噪一时。从2016年起,肖亚庆转任中共国资委主任,负责管理所有大型央企及国有企业。从2020年开始,肖亚庆接掌了工信部,积极推行新能源车以及半导体开发。
可以看出,肖亚庆长期掌管最重要的经济部门,现在突然落马,也凸显出这背后的不寻常。尤其是在二十大即将召开的敏感期间,再加上肖亚庆又曾经长期担任国务院副秘书长,在李克强身边工作,所以,这也让外界猜疑,肖亚庆出事,是不是和中共高层权斗有关?是否涉及到二十大的权斗及政治布局呢?
港媒在报导中,引述消息人士的说法,称肖亚庆7月26日在北京住处被中纪委的人员带走前,曾试图割腕自杀未遂。
更意外的是,事隔一天,曾担任中国C919大飞机项目总指挥的金壮龙,就火速接掌了工信部。
除了肖亚庆之外,同时被调查的,还包括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俗称“大基金”的三位高层,分别是总裁丁文武,大基金管理公司“华芯投资”原总裁路军,“大基金”深圳子基金的合伙人王文忠等。事实上,在去年11月时,“华芯投资”的原副总裁高松涛,就已经被调查。
此外,和“大基金”关系密切的紫光集团的多位高层也被调查,其中包括前董事长兼总经理赵伟国、前总裁张亚东、联席总裁齐联等多人。
那么,这个“大基金”到底是干什么的呢?
2014年,中共工信部办公厅宣布正式成立“国家大基金”,由国开金融、华芯投资等企业发起,重点投资集成电路晶片制造业,兼顾晶片设计、封装测试、设备和材料等产业。
在“大基金”成立半年后,首个大规模投资的对象就是紫光集团,两者关系非常密切。第一财经报导说,“大基金”曾经在2016年投资湖北紫芯以及长江存储,总投资规模接近300亿元人民币,又再投资7亿(元人民币)在2020年6月入股紫光展锐。“大基金”二期成立后,也在持续投资紫光展锐。
那么,“大基金”和紫光集团的这些高层,为什么会在这时候突然被抓呢?
有分析认为,美国政府刚刚在上周通过的《晶片法案》,是引发中共对内部腐败问题进行调查的导火线。因为晶片行业一直是中国高科技发展的重中之重,投入资金量非常大,可谓是倾“举国之力”,但是和这种投入形成反差的是,中国晶片业仍然落后,这让中共领导人感到颜面无光。
而这种说法并非是空穴来风,据时评人士秦鹏透露,有知情人士说,晶片业最近发生大地震,是因为习近平最近关心了一下晶片领域的成果。习近平在7月初问了一句:“集成电路8年投资2,000亿元,为啥还被卡脖子?”随后,这些人就一一被抓了。本来,中共是想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在中美科技的对决中取得进展,但如今,攻克晶圆堡垒的“大事”显然没办成,办事的人却因为贪腐纷纷去吃牢饭了。
“大基金”成炒股工具 中国仍严重“缺晶片”
这些年“大基金”在晶片业大举投资,一期投资规模超过1,300亿元人民币,2018年基本完成。二期基金成立于2019年10月,规模更是超过了2,000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大基金”过去在商业投资、炒股套现上,可以说是很成功,但是,“大基金”实际投资的晶片项目又怎样呢?显然,并没有实现技术上的明显突破,也没有突破什么技术壁垒。
也就是说,尽管“大基金”带动了上万亿投资,但它更像是炒股工具,而不是推动国家基础研究的机构。而且,作为国资企业的一种实现形式,“大基金”也同样面临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
在过去几年中,由政府推动的这场“晶片大跃进”运动中,各地集成电路产业规划动辄都是千亿目标,半导体产业园区更是遍地开花,地方政府争相设立投资基金、提供名目繁多的补贴和奖励。
去年有媒体估计,中共政府已经为此先后投入了1,000亿美元,资助国产晶片跟西方国家竞争。但是几年过去了,这些巨额补贴却造成了巨额亏损,导致了一系列的破产、贷款违约和烂尾项目。
据自由亚洲电台报导,在2019到2020年间,包括成都格芯、武汉弘芯、济南泉芯在内,至少有七家晶圆制造企业的资金链断裂,先后烂尾。其中,仅武汉弘芯一家,国有资本的投资额就达到了1,280亿元人民币。但是花了3年多的时间,弘芯却连厂房都没建完就濒临破产了,还把它拥有的中国唯一一台七纳米阿斯麦(ASML)光刻机,抵押给了银行。
“晶片大跃进”运动的结果,就是中国依然严重“缺晶片”。根据中共海关数据,中国在去年进口了4,000亿美元的晶片,大约是全球总产值的2/3。
2020年10月,中共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在一次记者会上承认,中国半导体行业出现乱象,一些没经验、没技术、没人才的“三无”企业,投身集成电路(IC)行业,一些地方政府盲目推计划、重复建设,很多项目处于建设停滞、厂房空置,造成了资源浪费。
美禁晶片设备对华出口 严重影响中国晶片业?
我们看,中共这边,“大基金”的投资不仅没有冲破技术壁垒,项目出现烂尾的现象却不少;而那边,美国还在进一步收紧晶片制造设备的对华出口。彭博社报导说,多家美国设备制造商,在过去两周接到官方通知,被要求不要向中国提供用于14纳米或以下晶片制造的设备。
财新网报导说,美国晶片设备厂商泛林半导体(LAM Research)的主席兼CEO蒂姆·阿切尔(Tim Archer),在7月27日的财报会上表示,近日收到了通知,美国对华技术出口管制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到生产14纳米以下晶片的代工厂,据他了解,出口限制主要针对代工厂,不包括对动态随机存储(DRAM)厂商的限制。阿切尔还提到,泛林正在和美国政府合作,准备完全遵守通知。
多位专家分析说,美国之前已经禁止对中芯国际出口10纳米以下的制程设备技术,如果出台这样的新限制,相当于把目前的管制从个别企业扩展到了整个中国,影响会很大。美国如果限制对华出口14纳米晶片设备,短期影响会集中体现在中芯国际上,毕竟目前中国大陆能做14纳米晶片代工的也就是中芯国际。但是,长期来看,这将阻断了其它中国公司发展14纳米的计划。
另外,路透社也引述几位知情人士的消息说,美国政府正在考虑,限制向中国境内生产先进NAND存储晶片的工厂输出美国的晶片制造设备,比如中国长江存储科技公司。这也意味着美国准备首次通过出口管制,打击中国生产非军用存储晶片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国家安全保障。
除了限制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发展,这一举措,也是为了保护美国仅存的两家存储晶片制造厂商。美国白宫在去年6月发布的一份报告中表示,长江存储公司的扩张和低价策略,已经给美光公司和西部数字公司造成压力,构成了“直接的威胁”。目前,这两家美国公司大约占到NAND晶片市场的四分之一。
报告中还提到,长江存储公司是中国的冠军企业,曾经接受政府240亿美元的补贴。彭博社今年3月引述消息人士的说法,苹果公司正在为iPhone中使用的内存晶片寻找新的供应商,正在测试长江存储生产的NAND闪存晶片样品。不过,长江存储因为向华为出售晶片,已经遭到美国商业部的调查。
知名咨询机构的数据也显示,中国的NAND晶片产量已经从2019年的不到14%,增长到今年全球总量的23%以上,而同期美国的产量从2.3%下降到了1.6%。
不过,消息人士也表示,对于限制向中国工厂输出美国的晶片制造设备,拜登政府目前还只是考虑阶段,还没有起草相关议案。但是,如果拜登政府决定采取这一措施,那么也可能损害韩国内存晶片巨头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三星在中国有两家大型工厂;SK海力士正在收购Intel公司在中国的NAND闪存晶片制造业务。
根据美方官员目前酝酿的计划,美方将禁止向中国出口可以生产超过128层的NAND晶片生产工具。美国的泛林集团和应用材料公司(Applied Materials),是两家主要的晶片生产工具供应商。
一些分析认为,如果这样的话,那些生产先进晶片的中国工厂将很难再有发展空间。
中国晶片业的未来发展前景
那么,在外部受困、内部腐败的情况下,中国晶片业未来要如何发展呢?
有分析认为,中国晶片业的发展面临的问题是,在人才和技术上都没有储备。这是导致中国很多项目投资后被贪污、最后又烂尾的主要原因。而且,人才是更关键的因素。
尽管中共已经从台湾、韩国和美国招募了工程师和技术人员,但是,这些努力还没有带来重大突破。比如,武汉弘芯曾聘请一位台积电前高管担任公司行政总裁,济南泉芯也从台湾招募了180名台籍工程师,但是两家公司最终仍没有摆脱烂尾的命运。
这是因为,像台积电这样的公司,拥有庞大的专家团队,负责大量的工艺。如果中共只是挖来个别专家,那就只能在工艺的小范围内带来改善和收益。而且即使招募了大量工程师,都具备晶片制造技术方面的知识,但公司管理者也需具备整合这些技术的能力。
但是,在中共无人监督的体制下,政府资金就成了一块大肥肉,谁都来抢一块,参与的人想的就是如何能多得到一块儿,没人真去干事,大家都是能骗就骗、能捞就捞。
比如,2006年的“汉芯1号”诈骗案,就是汉芯公司买来了摩托罗拉的晶片,然后拿砂纸把上面的商标磨掉,再印上“汉芯1号”的字样和LOGO,然后,就骗来了上亿元的拨款。这样一个号称里程碑式的工程,最终却成了中国科学史上的一个大丑闻。可是,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造假者——汉芯科技的总裁陈进,却没有受到法律的惩罚,据说现在仍然混迹于晶片行业。
财商经济研究所
策划:宇文铭
撰文:李松筠
编辑:蔚然、宇文铭
剪辑:曲歌
监制:李松筠
订阅财商天下:https://bit.ly/2XuEbjP
(责任编辑:李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