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22年06月21日讯】近日,湖北省某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发帖,指责在唐山遭警察暴力执法的贵州记者“在央视记者都没现身”的情况下,“去敏感区域搞暗访”应该反思。这番言论迅速在网络社群中被大量转发,舆论一片哗然。这名教授被网友痛斥为“足以写进当代新闻耻辱史的奇葩”。
贵州记者暗访唐山遭湖北传媒大学教授指责
引发网络舆论大反弹的那名湖北教授名为柳倩月,任职于湖北民族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近日,她在实名认证的网络社交平台发表了以下这番惊人言论:
很显然,在柳倩月帖文中批评的那位“某地方台记者”,指的是到唐山市就烧烤店打人事件进行实地采访时被当地警方暴力对待的贵州记者。
几天前,贵州广播电视台的一名记者,带着墨镜和口罩发视频,讲述了他在唐山采访时被警察暴力对待的经历。他在唐山被警察辱骂,还遭警察粗暴地扭着脖子按着头,双手环扣在背后,强制跪地搜身。
贵州记者遭唐山警方暴力对待的事件迅速在网络上引发舆论反弹。身为传媒大学教授的柳倩月,非但不批评警方的暴力执法行为,反而强调“记者证并不是万能的通行证”,要求贵州记者反思自己的“职业规范”,这种行为立即招来了网络舆论更强烈的反击。
湖北教授的惊人言论引发网络舆论暴动
一篇题为《柳倩月教授,一朵足以写进当代新闻耻辱史的奇葩》的评论文章在网络上被热传。该文开篇就直言“这些年,专家教授发表奇谈怪论,展示反智脑残,极尽舔狗丑行,人们早就见怪不怪了”,但在本应引领人文精神的新闻学界,竟然出现了“严重毁损学术风骨人格的极致案例”,这种情况“实属罕见”。
文章怒斥柳倩月的言论“伤害性极强”,已经严重误导记者执业的正当性和正义性,并批评其专业水平“已经低劣到严重祸害学生的素质能力”,其认知能力“已经对国家新闻法律政策造成严重的‘高级黑’”。
接着,文章从常识和专业的角度对柳倩月的言论进行了批驳:
其一,针对“在任何情况下,跨省区采访,首先应该向目的地主管部门报备”的说法,文章直斥这个观点“既无起码常识,也不尊重法律”。
文中指出,法律规定,只有在边防区、军管区等特殊区域或采访军人、执行特殊任务的公务人员以及服刑人员等特殊情况下,记者采访才需要向有关机构进行报备。而“跨省采访”绝不是法律禁止的行为,甚至“在各种主题报道中,跨省联动报道如今已经成为一种新闻创新形式”。
其二,针对柳倩月关于地方媒体记者去“敏感区域”采访应该反思等言论,文章痛斥这是以“央视记者还没现身”为由,公然剥夺其他媒体记者的采访权,这种简单以权力位阶来看待记者身份的行为,“应该被钉在新闻的耻辱柱上”。
公众号“开屏新闻”日前也发文,对柳倩月的争议性言论提出质疑:“她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她怎么敢把这样的想法公开发表? ”文中感慨,“近年来不断曝出的雷人雷语,说明某些所谓‘社会精英’的低智化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这是需要警惕的”。
文章表示,媒体记者已经是一个高危职业,被无端阻挠甚至被暴力殴打的事并不少见。尤其是在当下“重大事件中调查记者更是习惯性缺席”的情况下,有媒体记者身前往唐山进行调查报道时遭到粗暴对待,引发了舆论普遍的同情和敬意。然而,在柳教授的眼里,该反思的不是警方的暴力执法,而是记者的职业规范感,“可谓是语不惊人死不休”。
文中强调,记者的天职是舆论监督,记者跨省采访和暗访都是常规且合法的职业行为,“倘若跨省区采访要向地方主管部门报备,时时报告行踪,处处请示汇报,甚至在地方政府的指导下工作,那还是舆论监督吗?那是写‘命题作文’,不仅独立性荡然无存,舆论监督更是一纸空谈”。
在网络社交平台上,众网友对此也议论纷纷: “这个教授可以退休了, 不能误人子弟了”;“为了升职要迎合领导口味”;“中国两大职业非常可悲,律师和记者”;“这种人在做教授,可知教出来的学生会是什么样,假如教授都如此,这个民族完了”……
针对上述舆论风暴,原《南方都市报》和《新京报》创始人程益中在接受自由亚洲电台采访时指出,阻止记者采访和学者的言论,是中共宣传部控制新闻媒体言论的一贯做法。
程益中坦言:“在中共的意识形态中,一切都是政治。”他分析,像唐山打人这种事件发生后,“中宣部肯定开口了”,各地新闻单位都会接到当地主管部门到场禁令,会通过电话或口头通知传达,各新闻单位会被要求“不得自行采访、报道或评论”,要统一按照中央新闻传媒统一发放的稿件为准,“都是这样操作的,下面的人都会自动执行”。
他表示,湖北那个教授所说的话,都跟中共宣传部门的口径一模一样,显示中共官方同时控制媒体和学者的言论,有需要时会借用学者来重复官方的立场和态度,以达到宣传效果。
程益中说:“她(指柳倩月”只是一个录音机,中共早已铲除中国所有新闻自由的土壤和可能性,包括教育的层面,大学的新闻教育机构是完全按照中宣部等意识形态部门的指令做事,下面的从业人员只是为了饭碗需要,包括这些教授和老师。”
(记者黎明综合报导/责任编辑: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