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成中国人常态化核酸检测 官媒指困难重重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2年06月03日讯】中共官媒报导,中国的“常态化核酸检测”已覆盖近3成人口,但除了资金短缺外,真正要实施“常态化核酸检测”还面临重重困难。

中共官媒《中国新闻周刊》最新一期发表文章,讨论“常态化核酸检测”面临的各种困难。

报导称,截至5月14日,全国已经有3个省份和28个城市宣布实施“常态化核酸检测”,经济总量占2021年中国GDP的41%,涉及人口4.2亿,占2021年全国人口的29%。但“常态化核酸检测”还面临重重挑战。

首先面临的最大问题是“钱从哪里来”。在当局表态医保不再买单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就得依靠自身财力。以河南为例,若按每个月15次全员核酸检测、每次每人3.5元人民币计算,全年费用将占2021年财政收入的9.5%。

而中共地方财政越来越紧张,直接影响了核酸检测行业的扩张。

核酸检测被视为当前最有利可图的行业,但报导指,随着检测单价不断下调,这门生意已经走向“薄利多销”,没有想像中好做。一些第三方检验机构还必须自己先垫付庞大的费用,也面临着被拖款、举债完成检测等情况。

此前就有陆媒披露,许多核酸检测公司被地方政府拖欠回款,此前垫付的资金没有着落,只能依靠大量贷款维持运营。一些刚刚转入核酸检测行业的小公司开始后悔入行。

该报导还提到,“常态化核酸”也包括一系列隐性成本,比如人们做核酸花费的时间、检测人员高强度工作的超负荷等。

比起硬件设施,短期内完成合格采样与检验人员的招募培训更为困难。报导称,要实现“常态化核酸检测”,全国范围内至少需要新增75万个检测点,至少100多万采样人员。

北京一家核酸检测机构4月26日成立,5月3日便获得医疗机构许可证,隔天开始核酸检测工作。核酸检测行业快速扩张,其检测结果的正确性、有无不当利益都受到关注。北京市日前对3家核酸检测公司立案侦查,其中提到违规混检、“稀释核酸样本”等等。这种“偷工减料”行为令人高度怀疑检测的准确性。

此外,“常态化核酸检测”执行的频率和时长也是个问题。报导引述卫生官员的说法称,最长14天没有疫情,就可以停止核酸检测了。

但许多中国网民纷纷留言,表明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有网友说:“我们这边都清零快两个月了,还全员核酸呢。”还有网友说,自己身在安徽西北偏远的小县城,人口以流出为主,但全员4天做一次核酸混检,不做健康码就变黄色,他质疑“有必要吗?”

有网友认为,“常态化时间长了也会流于形式。”

(责任编辑:景中明)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