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司正在以越来越快的速度从美国交易所退市。事态现在完全逆转了。直到最近,中国公司一直在涌向美国、香港和其它地方上市,既为了提高其全球形象,也为了扩大资金来源。
根据美国企业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的估计,新的退市趋势已经使中国在美国上市的市值减少了50%。在其它西方股市,甚至在香港,中企也有类似的走势。
中国公司在这些交易所的存在似乎将进一步萎缩。它甚至可能归零。实际上,这种趋势可能对融资影响不大,因为美国在中国的直接投资已经迅速增长,足以提供融资的替代品,至少到目前为止是这样。
中国企业巨大转变的原因在于数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 SEC)要求中国企业比过去披露更多的数据,而北京当局对数据变得越来越保密,更不用说把有关中国商业和中国人生活的数据交给美国当局了。陷入这种两难困境的公司要求美国和中国当局做出让步,但两者都没有做出任何让步。中企别无选择,只能退市。
从美国方面来看,与其说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改变了要求,不如说它决定开始执行已有的规则了。真正改变的是委员会对执法的热情。多年来,华盛顿当局要求中国上市公司全面披露数据,就像所有美国和外国上市公司一样。但是,当中国公司表现出不情愿时,当局几乎没有采取任何行动。
为了应对不可避免的摩擦,奥巴马政府通过谈判达成了所谓的“解决方案”。它的主要内容就是使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以另一种方式行事。川普(特朗普)政府采取了更强硬的立场。它给了中国人三年的时间来解决这个问题,否则的话就会被强行除名。
今年1月,乔•拜登(Joe Biden)总统治下的证券交易委员会决定执行川普政府的政策。考虑到拜登对前总统唐纳德‧川普的尖酸刻薄态度,这件事有相当大的讽刺意味。但撇开讽刺意味不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正在采取行动。
根据所谓的《持有外国公司责任法》(the Holding Foreign Companies Accountable Act),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现在声称拥有单方面权力,可以强制将任何公司除名,如果上市公司会计委员会(the Public Company Accounting Board)无法完全审计该公司。
随着华盛顿对信息的要求越来越强硬,北京越来越担心所谓的“数据丢失”。中共当局一直不愿与任何人分享信息,尤其是外国监管机构。北京一直乐于收到进入中国的外国投资者数据,但拒绝任何回流,即使是回流到外国投资者的总部,更不用说外国政府了。
在过去的几年里,在习近平的领导下,北京的这种态度变得更加强硬。如果过去中国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报告的数据不足,那么北京现在所允许的数据报告将更不符合法律要求。
如果不是外国人,尤其是美国人,一直在向中国发送大量资金,那么对于中国企业来说,退市将更加是个问题。然而,在某种程度上,美国投资者正在向中国注入资金,从而弥补了中国在美国交易所投资选项的不足。
无论出于何种原因,资金流量都变得巨大。2021年的数据很少,但在2020年,美国人在中国投入中国股票和债券的1.15万亿美元使之前的任何资金流动都相形见绌。事实上,这是四年前的三倍多,每年的扩张速度接近33%。
为了鼓励这一趋势,北京给予美国经纪人和投资银行家比以前更多的自由,让他们在中国拥有业务,尽管与此同时,中共当局加强了对这些公司所带来的美国投资工具的控制。
从这些情况可以明显看出,中共和中国企业都没有失去太多。替代投资流满足了中企在美国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主要动因。到目前为止,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和美国政府都没有反对投资流入中国公司,尽管由于俄罗斯制裁的紧张局势,这种情况可能会改变。
到目前为止,华盛顿所希望的只是中国公司遵守普遍适用的规则。随着退市,华盛顿当局至少摆脱了在披露问题上明显和不公平的双重标准。如果把钱投进中国的美国投资者不担心北京强加的保密政策、两面派手法、或双重标准,那么是赔是赚都是他们自己的事情。
作者简介:
米尔顿‧埃兹拉蒂(Milton Ezrati)是《国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的撰稿编辑。该杂志附属于布法罗大学人力资本研究中心(the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Human Capital at the University at Buffalo)。他也是总部位于纽约的通信公司Vested的首席经济学家。他的最新著作是《三十个明天:未来三十年的全球化、人口统计学和我们将如何生活》(Thirty Tomorrows: The Next Three Decades of Globalization, Demographics, and How We Will Live)。
原文“Why Chinese Companies Are Delisting in America”刊于《英文大纪元时报》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一定反映《大纪元时报》的立场。
(大纪元专栏作家Milton Ezrati撰文/曲志卓编译)
(转自大纪元/责任编辑:李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