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地球位于直径一千光年宇宙泡中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2年01月14日讯】年轻恒星在宇宙中并不是均匀分布的,科学家发现地球位于一个直径大约1,000光年的宇宙泡内,这个区域富有活力,遍布着大量的年轻恒星。这是怎么回事?

1月12日发表于《自然》(Nature)期刊的一份研究第一次提出超新星爆炸后形成新星诞生区域的机制,能够解释为什么地球周围有着大量的新星。研究称,地球处于大约15颗超新星爆炸后产生的一个气泡空间,直径大约1,000光年。

哈佛-史密森尼天体物理中心(Harvard-Smithsonian Center for Astrophysics,简称CfA)的研究人员分析了盖亚(Gaia)太空观测站的数据后发现了这样的规律:超新星爆炸物在宇宙中扩散出一个又一个空间,新星诞生的区域就分布在这些泡泡的表面。

研究人员把宇宙比作一块内部遍布气泡的瑞士奶酪。每个气泡就是超新星爆炸物扩散形成的空间,下一代新星就在这些气泡的表面诞生。

太阳系正是处于其中一个气泡内,研究者把这个区域称为“本地泡”(Local Bubble)。现在发现的7个新星诞生区,都位于这个气泡的表面。研究者分析后的结论称,本地泡诞生于距今大约1400万年前。

有趣的是,太阳系很独特,正好位于“本地泡”的中心位置,所以从地球上看去,周围充满了新星。研究构建了一份新星诞生区域的立体分布图,在上面可以看到,距离地球500光年以内的新星都在这个“本地泡”的表面。

为什么太阳位于这个本地泡的中心?研究者之一维也纳大学(University of Vienna)的若昂·阿尔维斯(João Alves)说:“当第一颗超新星爆炸开始形成‘本地泡’的时候,太阳还不在这个区域内。但是在距今大约500万年前,太阳沿着它在银河系内的运动轨迹正好进入这个区域,并正好处于它的正中心的位置。”

研究人员认为,共有大约15颗超新星爆炸,形成了这个“本地泡”。本地泡并不是球形的,是一个形状不规则的空间区域。它还在以每秒大约4英里的速度不断扩展,但是比起诞生初期的扩展速度,已经慢了下来。

研究者之一哈佛大学天体物理学教授艾丽莎·古德曼(Alyssa Goodman)说:“这是一个利用数据结合理论推理所得出的惊人结论。我们把超新星模型、恒星运动规律、本地泡的最新空间图这几个独立的线索结合起来,拼凑出了我们周围恒星演化的历史。”

这份论文的作者太空望远镜科学研究所(Space Telescope Science Institute,STScI)的凯瑟琳·扎克(Catherine Zucker)说,他们将沿着这个方向探索更多的问题,“这些气泡空间在哪里交汇?会产生怎样的互动?这些气泡如何促成这些新星的诞生?”

(转自大纪元/责任编辑:叶萍)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