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21年12月30日讯】《夜夜曲》全诗共八句,描写的是一位思念中的女子久盼良人而不归的心情。
南朝名士沈约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其诗歌以清怨著称,他的五言诗《夜夜曲》亦是如此。《夜夜曲》全诗共八句,描写的是一位思念中的女子久盼良人而不归的心情。
《夜夜曲》前四句“河汉纵且横,北斗横复直。星汉空如此,宁知心有忆?”通过对星汉浩渺无垠的描述,衬托出女子心中的“空空如也”。后四句“孤灯暧不明,寒机晓犹织。零泪向谁道,鸡鸣徒叹息。”则通过“孤灯”“鸡鸣”等具体描述该女子独守空闺,难以成眠的孤寂。
《夜夜曲》属乐府诗的一种,带有民歌特色,但此诗讲求声律,则与前代的乐府诗有所差别,是沈约诗歌的创新之处,属于“永明体”的风格。
“永明体”是诗歌的一种创新形式,由沈约和另一位南朝文豪谢朓创立。沈约是南朝文坛翘楚,一生倾心于史学著作,著有《宋书》《晋书》等多部史书。不仅如此,沈约于诗歌方面也颇有见地,著有《四声谱》,提出“四声八病”的理论,强调作诗应注重工整对仗,讲究声音押韵,因此在吸取前代乐府诗精华的基础上和谢朓一起创造了“永明体”。“永明体”的仓做形式介于乐府诗和律诗之间,是古体诗向近体诗转变的过渡。唐代律诗之所以盛行,与其押韵有关,因为律诗读起来朗朗上口,所以更为人所喜爱。因此,沈约的“永明体”为唐代诗歌的盛行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而《夜夜曲》则是沈约“永明体”诗歌的代表作。
沈约笃志好学
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文风繁盛,不仅士大夫阶层以吟诗作赋为时尚,还出现了像“竟陵八友”这样的风流雅士,沈约是其中文学成就较高者之一。沈约文采斐然,为后世所推崇,但这绝非天生,而是与沈约笃志好学分不开。
沈约出身于南方豪族世家,但早年丧父,因此“孤贫”。但是没有父亲管教的沈约既没有像其他世家子弟一样不务正业,也没有自暴自弃,他酷爱读书,每天都读书到很晚。沈母担心儿子积劳成疾,常常劝他早点休息,但沈约手不释卷,仍旧挑灯夜读。尽管让母亲多操了点心,但刻苦的沈约没有白费功夫,往往白天读过的书,晚上就能背诵出来。
沈约喜欢吟诗作文,尤其对史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一生著作有《晋书》《宋书》等多部史学作品,可惜的是,除了《宋书》以外,沈约的史学作品大多没有流传到后世。《宋书》文风清逸,除了史学价值之外,还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由于沈约本人在宋齐梁三朝都做过官,而《宋书》又在宋齐梁三朝期间分阶段完成,所以,书中“为尊者讳”的地方很多,后世学者评价宋书“讳莫如深”。
除了在史学方面的成就之外,沈约在诗歌方面也有较高的造诣。沈约开创的“永明体”使中国诗歌开始由古体诗向近体诗转变,他本人的诗歌作品《悼亡诗》是中国诗歌史上著名的四首悼亡诗之一。
悼亡诗沈约
悼亡诗是中国古代常见的诗歌体裁之一,本意是“悼念亡人”,自晋代潘岳悼亡诗得到广泛流传之后,悼亡诗开始成为丈夫悼念亡故妻子的诗歌专称。历代文士所着悼亡诗颇多,南梁时期的沈约也曾着《悼亡诗》一首,用以纪念他逝去的夫人。那么,悼亡诗沈约所写的内容是什么呢?
去秋三五月,今秋还照梁。
今春兰蕙草,来春复吐芳。
悲哉人道异,一谢永销亡。
帘屏既毁撤,帷席更施张。
游尘掩虚座,孤帐覆空床。
万事无不尽,徒令存者伤。
全诗不过短短几十字,却将沈约心中对亡妻的思念之情表露无遗。诗的前四句以四季周而复始表现自然的永恒,到了第五句突然笔锋一转,发出人生无常,一去不复返的悲叹。而诗的后半部分则着重描绘妻子逝去之后的悲凉情境,借景抒情,借“虚座”“空床”来表达物是人非的悲伤。沈约诗歌的特点在于“清怨”二字,即凄清幽怨的意思。
在沈约之前,悼亡诗大多哀而不伤,而自从沈约的《悼亡诗》流传以后,悼亡诗开始向“既哀且伤”的境界转变。可见,沈氏悼亡诗对后世具有一定的影响。
在沈约之后,唐代的元稹、宋代的苏轼、明代的吴伟业,以及清代的纳兰性德也都写过著名的悼亡诗体裁。其中,苏轼的《江城子》知名度最高。“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可谓字字真情,句句催泪,为沈约之后历代悼亡诗的代表作。
(转自看中国/责任编辑:李晓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