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朝一日,如果中共在一天之内“抛售”所有的美国债务和美国国库债券,它将损失大量资金,降低其购买原材料的能力,并使美国联邦储备局受益,后者将以折扣价购买国债。
世界各国央行普遍持有的国际货币储备总共有五种:美元、欧元、人民币、日元和英镑。中国的外汇储备是世界上最大的,目前为3.218万亿美元。这个数字若按国际货币划分,则美元占比最大。
中国持有的美国债务总额为1.095万亿美元,约占美国28万亿美元国债的4%。在过去的20年里,日本和中国交替成为全球持有最多美国债务的国家。目前,日本持有的债务略多于中国。
根据美联储和美国财政部的数据,7.03万亿美元的美元储备被美国以外的国家持有。以各国货币划分,美元占全球外汇储备的59.2%,而人民币仅占2.5%。各国持有美债和美元,作为财富储存方式,支持本国货币价值,并用于购买进口商品和原材料。
包括钢铁、钴、镁甚至石油在内的全球商品,都是以美元定价的。购买这些原材料和其它全球贸易主要使用硬通货结算,而通常而言美元就是扮演着硬通货角色。全球范围内,位居第二的货币储备是欧元,但美元的作用显然更大。美元和欧元被认为是安全和稳定的全球货币,在世界各地都被接受。欧元往往主要用于欧盟地区以及非洲的一些地区,而鲜见于北美和南美,以及大部分亚洲地区。
美元因其强大的实用性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配对货币,世界上大多数其它货币都是以美元为单位进行交易换算的。美元约占全球所有外汇交易的88%。每天大约有总价值5万亿美元的货币在外汇交易所进行交易。
各国根据其贸易结算所需的各种货币数量来分散布置本国的外汇储备。因此,各国央行均持有少量的人民币。大多数全球交易是以美元结算的,而只有约1.7%以人民币结算。
中共党媒《环球时报》的主编胡锡进曾说过,中共的专家们已经讨论过采取措施一次性抛售中国所有的美元持有量。一些媒体更是推波助澜,将此举称为“中国的核货币选项”,意在表明中共可以在一天之内倾倒其持有的美国货币,致使美元崩溃,从而重创美国经济。然而,这个选项实际上是一个非选项,因为它不会奏效。此外,这个行为还会伤害中国,反令美国受益。
中共需要持有大量的美元储备以支付自身的国际债务,而这些债务是以美元结算的。大量的美元储备也是对未来金融混乱的一种对冲,比如最近恒大地产开发商可能出现的违约,而其债务相当于中国GDP的2%。中国需要持有美元和硬通货储备的另一个原因则是为了保持人民币的坚挺。
在19世纪,各国均用黄金来维持本国货币的稳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只有美国拥有足够的黄金来支持本国货币。因此,布雷顿森林体系(the Bretton Woods system)得以建立,其它国家使用美元支持本国货币。这个体系一直持续到今天,仍在正常维护全球货币稳定;尽管自1971年以来,美元并没有得到实体黄金的支持。
中共的央行亦称为中国人民银行(PBOC),在人民币价格下跌超过一定水平时,该行将使用美元来购买人民币以稳定本国货币市场。如果中国人民银行抛售其持有的全部美元,那么它将无法有序捍卫人民币。
中共通过购买美债,增加了人民币的流通量,从而降低了人民币的价格,令中国的出口商品更加便宜,更加具有竞争力。假如出售美元债务,中共将减少人民币的流通量,从而推高人民币的价格,使中国的出口商品更加昂贵,丧失竞争力。
美国前总统唐纳德‧川普曾把中共定义为货币操纵者。外界清晰地认识到,中共总是人为地控制了人民币的价格,以增加出口。中共抛售手中持有的美元,毫无疑问将会适得其反、伤及自身。
简而言之,根本不存在中共通过“抛售”其持有的1万亿美元的美国政府债务而使美元崩溃的威胁。2014年,中共就抛售了大约1万亿美元的美国债务,但这对美国经济并没有产生显着影响。
倘若中共政权一次性抛售手中持有的所有美国债务,那么它的美国国债销售价格将显着下降。中共将会亏钱;而美联储将以折扣价回购这些债务。这也正是美国在应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的做法。当其它国家抛售美国债务证券以资助自身经济刺激计划时,美联储就会在公开市场上以折扣价买入这些债券。自2020年6月以来,美联储每月购买800亿美元的国库券。如果中共政权突然涌入市场,推动价格下调,那么美国将会非常乐意以80或90美分的价格购买这些债券。
作者简介:
安东尼奥‧格雷斯福(Antonio Graceffo)博士,在亚洲地区工作了二十余年。他毕业于上海体育学院,拥有上海交通大学的中国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身为知名经济学教授和中国经济分析师,他为多家国际媒体撰稿。他还撰写了一批涉及中国经济议题的著作,包括《一带一路之外:中国的全球经济扩张》(Beyond the Belt and Road: China’s Global Economic Expansion)和《中国经济简明教程》(A Short Course on the Chinese Economy)等。
原文:China’s Currency Weapon a Boon for US刊登于英文《大纪元时报》。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转自大纪元/责任编辑: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