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易心肌梗塞、猝死 出现3种症状立刻就医

文/苏冠米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1年11月24日讯】冬天心血管疾病的好发期,天冷可能会引发心肌梗塞、中风,严重甚至会造成猝死。心脏科医师提醒,有3种症状不能轻忽。

天冷好发心血管疾病、猝死 留意3症状

新光医院心脏内科主治医师陈冠任指出,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在冬天会增加,主要有2个原因:

血管收缩:低温容易增加血管收缩的概率,使血管变细。血管本身已有问题的人,就容易发病。

血管已阻塞40%~50%的患者,平时不会感到异常;但当气温下降使血管收缩,血管通畅的地方变得更少,就会觉得身体不对劲。

交感神经活化:自律神经可分为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负责加速心跳、提升血压。为了对抗寒冷的天气,交感神经会活化,使心跳变快、血压升高,为的是让身体不容易失温。

这样的身体变化,短期内有保护作用,但陈冠任强调,如果情况一直持续下去,会使心血管系统变得不稳定。若是血管有问题的人,心跳加速会加重心脏不适感,严重者甚至会造成血管内的斑块剥离,引发主动脉剥离、心肌梗塞

因此,气温下降时,要留意3种症状可能与心血管疾病有关:

1. 突发性的胸口闷痛。可能是胸痛或是胸闷,胸口像被石头压着。

2. 喘。进行一些活动就很容易喘,但平时并没有这样的情形。例如,原本爬一层楼梯不会喘的人,却突然开始变得上气不接下气、呼吸不顺畅。

3. 心悸。心跳变快或不规律。很多患者能感觉到自己的心跳,但正常情况下并不会如此。

这些都是常见症状,若出现其中一种,代表心血管系统发生变化,建议尽快到医院做深入的检查。

冬天若有胸痛、呼吸困难、心悸等症状,应尽快到医院检查。(Shutterstock)

4方法防猝死 保暖很重要

心血管疾病一旦发作,容易有生命危险,平时预防就可以避免。

1. 按时服药、必要时加药

有三高等疾病的患者,要规律服药,不能擅自停用。陈冠任提醒,血压、心跳数会在冬天升高,他的门诊就来了很多这样的患者。建议跟医生讨论病况,必要时加药控制。

没有慢性病的患者,冬天若出现过胸口闷痛、喘、心悸或头痛,建议在家固定量血压心跳,了解自己的血压有无过高。如果持续不舒服,应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2. 留意温差、注重保暖

在所有预防措施里,“保暖最重要”,陈冠任强调。

外出时,保暖衣物要穿戴完整,老人建议加戴毛帽。留意温差,例如在室内、室外之间走动,或是早上起床离开被窝的时候,要做好保暖措施。

“我们很常遇到患者是在室内、室外走动时而发病”,他说。尤其是刚吃完麻辣火锅、羊肉炉等锅物的人,到户外保暖要做足。

当人们吃进热呼呼的食物,会促使体内循环扩张,造成心跳加速、血压上升。比如,用餐完走出店面,一吹到冷风,会促使血管收缩及心跳和血压往上冲;若高到一定程度,人就会倒下。陈冠任的门诊有许多患者就是在冬天吃完火锅,刚出门就出现胸口剧痛、心悸或头痛。

另外,运动后也要留意保暖,可多带外套,推荐有附帽子的外套或穿连帽T恤,来保暖头部。运动期间,感到热了可以先脱下衣物,但等运动结束,进行收操时,要先擦汗、穿上外套。

陈冠任分享自己的作法,他去打球时,会带件防风外套,避免离开室内体育馆时受寒。

冬天预防心血管疾病发生,保暖最重要。(陈柏州/大纪元)

3. 喝水

冬天、夏天都会有患者因体内水分不足而引发心血管疾病。夏天是流汗造成脱水,冬天则是容易忽略喝水。当体内水分不足,血液变黏稠,可能引起心肌梗塞。

原则上,成人每天要喝2000~2500毫升的水,冬天以喝温水为佳。

4. 留意平时健康状况,不舒服时别忍耐

天气变冷时,通常是平时心血管就有问题的人才容易出现心血管疾病,甚至猝死。

陈冠任举例,曾有一名五六十岁的男性患者,在传统市场工作,每天都在凌晨3、4点起床。有一天,患者起床后觉得有点不舒服,刚告知家人身体有异样,马上就倒地不起。虽然家人立刻送医,但患者到院前已停止呼吸心跳,急救后仍没救回来。

原因是患者的血管情况本来就很差,发病的当天凌晨比较冷,血管阻塞的位置又很危险,才造成他瞬间倒地。

不健康的心血管是长期造成的,平时可能就有症状,但有些人不太在意,觉得休息一下就没事。陈冠任提醒,如果胸口感到闷痛,千万不要忍耐,有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问题也不要拖延治疗,避免憾事发生。

身处纷乱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转自大纪元/责任编辑:李晓梅)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