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怎么教太子平天下?(13)

——《帝范》初学 作者:薛驰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1年11月18日讯】

第十三章 阅武第十一

夫兵甲者,国之凶器也。土地虽广,好战则雕;邦国虽安,亟战则人殆。雕非保全之术,殆非拟寇之方。不可以全除,不可以常用。故农隙讲武,习威仪也。是以勾践轼蛙,卒成霸业;徐偃弃武,遂以丧邦。何则?越习其威,徐忘其备。孔子曰:不教人战,是谓弃之。故知弧矢之威,以利天下。此用兵之机也。

历代以来,兵争天下,王者治国。太宗十八岁劝父起兵,唐开国九大战——攻长安、平薛举、李轨、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平萧铣、辅公祏,多是太宗之力。从东汉末年到唐朝建立,天下割据四百余年,中间西晋和隋加起来统一了40年左右,对于当时的人来说,“合”是四百年前的一个传说,“分”才是常态。而太宗二十四岁即统一中原,这是他的第一个历史性功勋。

太宗二十九岁即天子位,在位二十三年里武功非凡,举要而言:贞观三年,败东突厥;贞观九年,降吐谷浑;贞观十四年,灭高昌,编为西州;贞观十八年,灭焉耆;贞观十九年,亲征高丽;贞观二十年,灭漠北薛延陀,招降原属薛延陀的铁勒诸部;贞观二十一年、二十二年,两攻高丽;贞观二十二年,破龟兹。​

开疆拓土成为太宗第二个历史性功勋。贞观全盛时期,华夏版图空前辽阔。最东抵达朝鲜半岛,最西亘至咸海之滨,最南拓达越南境内,最北延抵西伯利亚。(《资治通鉴》:“(贞观十四年)唐地东极于海,西至焉耆,南尽林邑,北抵大漠,皆为州县,凡东西九千五百一十里,南北一万九百一十八里。”)远大于现在中国版图。

贞观十四年,吐蕃王松赞干布仰慕大唐贞观之治,派使者禄东赞到长安通聘。唐朝画家阎立本《步辇图》所绘是禄东赞朝见唐太宗时的场景。(公有领域)

太宗的军事才能标榜千秋,并有兵书《唐太宗李卫公问对》被列入《武经七书》。虽然如此,太宗对用兵却极为慎重,力诫好战。

这是因为人命关天,上天有好生之德,不到万不得已不可用兵。《道德经》说:“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此类思想,影响深远。例如,东汉光武帝也是一位马上打天下的皇帝,却说“每一发兵,头须为白。”(《后汉书‧岑彭传》)

太宗也是如此,不以军功自矜,而以穷兵黩武为戒。且来看《贞观政要‧征伐》记载的几件事。

其一,太宗曰:“初,岭南诸州盛言盎(高州酋帅冯盎)反,朕必欲讨之,魏徵频谏,以为但怀之以德,必不讨自来。既从其计,遂得岭表无事,不劳而定,胜于十万之师。”

其二,贞观四年,有司上言:“林邑蛮国,表疏不顺,请发兵讨击之。”太宗曰:“兵者凶器,不得已而用之。……自古以来穷兵极武,未有不亡者也。……朕今见此,岂得辄即发兵?但经历山险,土多瘴疠,若我兵士疾疫,虽克剪此蛮,亦何所补?言语之间,何足介意!”竟不讨之。

其三,贞观五年,康国请归附。时太宗谓侍臣曰:“前代帝王,大有务广土地,以求身后之虚名,无益于身,其民甚困。假令于身有益,于百姓有损,朕必不为,况求虚名而损百姓乎?康国既来归朝,有急难不得不救;兵行万里,岂得无劳于民?若劳民求名,非朕所欲。所请归附,不须纳也。”

其四,贞观十四年,兵部尚书侯君集伐高昌,及师次柳谷,候骑言:“高昌王麹文泰死,克日将葬,国人咸集,以二千轻骑袭之,可尽得也。”副将薛万均、姜行本皆以为然。君集曰:“天子以高昌骄慢,使吾恭行天诛。乃于墟墓间以袭其葬,不足称武,此非问罪之师也。”遂按兵以待葬毕,然后进军,遂平其国。

第一、二件事,表明太宗深体“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的慎兵精神。第三件事,表明太宗洞观全局,不务虚名,明晓厉害,避免隐患的深谋远虑。第四件事,表明在太宗的影响下,大将有兵德,讲兵礼,有古将之风(《春秋左氏传》多有记载)。

太宗丰富的军事经验、卓越的军事才华,在“阅武”篇中凝炼为100余字,可谓寥寥数语。太宗为什么在这份“政治遗嘱”里不畅谈呢?大概是要太子不可妄动兵戈吧。

古言:“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易经‧系辞下》)在军事上,太宗要太子“不可以全除,不可以常用”,还特意引用孔子“不教人战,是谓弃之”之言,这即是关于军国大计的一片仁心,也是父子传授中的一颗真心。

附录:“阅武第十一”大意

军队和武器,是国家用来制乱的工具。即使一个国家领土广大,如果喜好战争,那么人口就一定会减少;尽管国家的秩序安定,如果频繁发动战争,民众就会陷入危险的境地。人口缺乏就难以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国力削弱就难以抵御敌寇的侵犯。对于战争,既不能没有,也不能常用。所以,作君主的要在四季农闲之际,讲解军事演习练兵,一定要做到有备无患。越王勾践对张腹而怒的青蛙表示敬意,因而鼓舞士气,取得了伐吴的胜利,从而开创了霸业;而那个叫徐偃王的诸侯,只知行仁义之道,不懂得以军事作为防备,结果终因武备松弛而丧失了国土。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勾践明白战争的意义,而徐偃王却忘记了武备的作用。孔子说:不预先教导和训练百姓,临到不测之时,才急急忙忙驱赶他们去迎战,这叫做白白地把人民丢给了敌人。所以,只有真正明白战争与武备的意义,才可以拥有天下,这就是战争的作用。@*#

(转自大纪元/责任编辑:李晓梅)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