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清涟:习近平缺席UN气候峰会说明什么?

这次G20峰会与紧接着召开的格拉斯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会议气候峰会,西方原本报道习近平与普京双双选择视频出席。临到气候会议召开之前,习近平连视频都懒得出镜,干脆书面发言,对于美国、德国等西方国家当作人类未来、国际国内头等大事的气候变化议题,是否参与对这个计划的成败有重要影响的国家领袖如此对待,西方媒体心中十分不爽。

关于习近平缺席两次会议的政治猜想

这两次会议召开的时间,正好是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前夕,习近平不去参加,国际社会的猜想与中国政治评论者的猜想不同,后者自然联想到担心“政变”这点。尽管中国历史上多次政变,真正选择皇上出巡时机发动且成功的很少,仅有三国曹魏时期司马懿家族发动的高平陵之变成功达到目的,那是司马懿而后动,趁手握重权的草包大将军曹爽带兵马与亲信外出之机。放眼目前中国朝堂之上,能够直接挑战习近平的势力几乎没有。但习近平一直沐浴在权争风雨之中,哪怕只有1%的失控可能,也绝对不会去冒这险。重要国际会议露面,与继续当中共掌门人之间,二者孰轻孰重,不用上天平就知道。

对G20峰会,习近平采取视频讲话方式参加,这并非孤例,俄罗斯总统普京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也未前往罗马亲身赴会。峰会的主旨是"人民、星球、繁荣",都是非常宏大的主题,中俄两国领袖做了视频讲话,对主题都点赞如仪。脸书、亚马逊、谷歌等跨国互联网巨头的企业税问题、阿富汗议题,主角毕竟是美国。

只有慕尼黑安全会议主席、德国资深外交官伊辛格(Wolfgang Ischinger)对习近平未出席公开表示遗憾,他认为,G20峰会的各主要议题上,中国都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没有中国的参与,全球多个危机都无法解决。伊辛格认为,亲自与会的领导人应当努力达成具有吸引力的协议,从而让缺席的领导人感到"真可惜我没能参加这次会议",“只有这样,才能让中俄两国今后更重视G20”。伊辛格还强调,"孤立中俄绝对不是正确的选项。"

习以书面发言应付气候峰会让西方惊讶失望

临到紧接着召开的格拉斯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会议,中俄两国的态度让西方有点不知所措。11月1日,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对媒体表示,普京不会前往格拉斯哥出席此次会议,也不会以视频方式出席。因为在俄方看来,格拉斯哥会议的主题与刚刚举行的G20峰会气候议程基本一致,普京已在G20峰会上充分阐述了俄罗斯在气候问题上的立场和做法。俄罗斯正在履行应对气候变化的所有承诺,也正在实施减排政策。

习近平则仅以书面发言应付这场气候峰会,无论如何解读,都可以理解成:中国政府早就宣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并提出一系列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的具体举措,再参加这种会议,排排坐玩指标游戏没什么意义。各国爱讨论就讨论,咱中国另有要事。

不管各国媒体曾经如何盼望拜登、习近平罗马之会成现实,现在如何淡化失望之情,其实都在想一个问题:期望中国牺牲更多的自身即期利益,在气候问题上大力合作,恐怕又是虚话。最失望的当然是美国政府,尤其是作为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的克里。

企盼气候外交成为乒乓外交第二恐成虚话

世界经济论坛创办人宣布的大重置计划中,以气候变化为主的绿色能源政策是大重置的第一驱动力,美国拜登政府更是将气候变化视为“生存威胁”,在其内外政策上的重要性居于首位。如果想要达到将全球气温上升控制在1.5摄氏度或以下的目标,拜登政府必须和碳排放第一大国中国加强合作。

据国际能源署(IEA)统计数据显示,全世界所有国家受疫情影响,经济下滑,碳排放都在下降,仅中国一国上升。具体数据如下:

2020年,中国碳排放量达到98.99亿吨,同比增长0.6%,再创历史新高,占全球碳排放量的比重也提升至30.7%。

位居第二的美国,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美国碳排放量大幅下降,全国碳排放量下降至44.57亿吨,同比下降11.6%,下降幅度高于全球。美国碳排放量占全球的比重也由2013年的15.9%下降至2020年13.8%。

鉴于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拥有世界上一半的燃煤电厂,必须说服中国参加全球气候协议。从中国方面来说,目前在诸多领域内的让步空间较小,气候变化这种虚多于实的领域,是两国可以合作的为数不多的领域之一。基于上述考虑,美国气候特使克里努力想将这个务虚的话题落到实处,先让中国给出配合动作,努力将气候议题推进成当年缓和美中关系的“乒乓外交”第二。因此,克里访华虽遭冷遇,但痴心不改,表示将再次访华寻求合作。联合国第26届气候变化大会(COP26)召开之前,克里曾向拜登表示,除非美中关系得到改善,否则后者不会实现应对气候变化这一政府的关键优先事项的目标。因为美中关系没有改善,尽管2021气候峰会被西方环保主义者视为攸关地球的未来,克里在10月中旬就有意淡化外界对联合国气候峰会的预期,称在11月召开气候峰会时,一些国家可能会仍然缺少煤炭和石油减排目标。

也许当局者迷,在我这位对中国政治经济有相当了解的旁观者来看,西方各国是将气候变化问题当作头等国际要务与内政来办,为此愿意承受高电价与供电不稳定的代价;但对中国来说,参与国际社会的气候议题只是一张随时可利用的牌。这一点就决定了气候问题上博弈的格局与位势。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转自自由亚洲/责任编辑:刘明湘)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