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21年11月01日讯】近期,中国大陆的房地产行业可谓“东家起火、西家冒烟”,流动性问题和债务违约几乎成了该行业的“主旋律”。随着近日各大企业第三季度财务数据出笼,前述问题更加凸显出来。在房地产企业信贷风险大幅上升的背景下,各大银行和房企的“排雷”行动都进行得十分艰难。
据陆媒《中国经营报》报导,随着上市房企信用风险的普遍上升,各商业银行针对房地产业务的风险排查力度在持续加大,排雷频率也在增加。
报导援引某国有银行深圳一支行负责人王凯(化名)披露,今年初开始,银行针对房地产业务的风险排查明显增强,尤其恒大债务问题出来后,排查力度更大了,到现在已经进行了多轮风险排查。而排查行动主要针对企业在建的项目进展、在售楼盘的销售数据以及其它银行针对企业有没有出现收贷等情况。
王凯说:“很多房地产项目都是根据项目的建设周期放款的,现在根据压力测试和风险监测,银行对房地产企业的授信审批放款进行了条件限制,对评分不高的企业新的用信审批额度进行了收缩甚至暂停。”
事实上,在最近几天发布第三季度业绩报告的上市银行中,招商银行,平安银行等多家银行的报告都特别针对房地产企业风险问题表达了重点关注。
对于中国的大多数银行来说,房地产企业都是银行对公贷款中很重要的部分,甚至不少银行对公房企融资都集中在几个大型房企客户,一旦这些大型房地产客户出现信用问题,对银行资产质量影响就很大。
标普信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末,中国国内银行业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总额为185万亿元,其中房地产开发贷款占6.6%,个人住房贷款占19.7%;国内19家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房地产开发贷总额约为7.6万亿元,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开发贷的62%。
就在各大银行纷纷针对房地产业的贷款业务加大力度进行“排雷”操作的同时,中国房地产企业也不得不进行着艰难的“排雷”。
路透社10月29日报导称,从中国恒大、花样年的债务违约,到新力控股、当代置业的美元债兑付危机,中国房企接连爆雷,触发了该行业的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但多家企业表示,面临融资端和销售端的内忧外困,做还款计划时,借新债还旧债的方法已经行不通了,只能“另寻出路”。
一位大型房企高层对路透社坦言:“现在整个行业确实风声鹤唳的,今时不同往日,再融资很艰难,以前‘借新还旧’的念想现在也断了。”
报导称,中国的大部分房企眼下都忙于为境外到期债券预筹资金,特别是有债务相继到期的,现在都在“绞尽脑汁想办法”,而多家企业已经陷入资金链困局。报导引述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已经有企业在做“债券置换”的计划。
该报导还引述一位不具名的房企人士透露,虽然该公司在最大限度做债务前置管理,但公司的销售回款堪忧,流动性较紧张,这种现象在同行中不在少数。
另一位接触多家房企的机构人士也表示,在政策前景偏悲观的情况下,购买房企美元债环境非常不好,尽管当局的政策有所松动,“但敌不过‘人心凉’,没人敢买”。
美国知名信贷评级机构穆迪日前对外表示,中国的房地产行业已陷入负面信贷循环,高度担忧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中共政府不太可能放宽房企的融资渠道。穆迪进一步指出,“融资渠道的严格收紧,降低了中国房地产开发商的流动性,增加了再融资风险”。
(记者唐迪综合报导/责任编辑: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