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的灵丹妙药 仙风道骨孙思邈的千金之道

孙思邈的灵丹妙药:以德养性、以德养身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1年10月25日讯】唐代孙思邈是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大医学家和药学家,人称“药王”。孙思邈淡泊名利,仙风道骨,不慕仕途,相传他活到141岁,外貌非常年轻。他一生行医,活人无数,他说:“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因此把自己的救急药方集命名为《备急千金要方》。从他行医的小故事,展现了孙思邈力行大医救济苍生的“千金之道”,其活泉源头来自何处呢?

后周宣帝时,王室多变,孙思邈隐居太白山,朝廷以国子博士征召他,他称病推辞。孙思邈通古今之道,能预知未来,他曾对亲近的人说:“再过五十年,当有圣人出世,那时候,我才能帮他救济世人。”

以“贞观之治”辉耀天地的唐太宗即位时,下诏延请孙思邈。太宗见他仙风道骨,容貌非常年轻,感叹道:“有道之人真是令人尊敬呀!像羡门、广成子这样的神仙原来世上果然是有的,怎么会是虚言呢?”太宗要授他爵位,他坚决推辞不受,只愿修身养道,济助苍生。

不祈祷怎得福 不求寿怎延年?

孙思邈一生修德为本,救济苍生,他在《备急千金要方》中写道:“德行不充,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道德日全,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意思是说:如果人的道德不好,就是吃仙丹妙药,也不能延年益寿。如果道德高尚完美,不用祈祷,就多福多寿,这才是生命的真谛。

乱世行医 义诊换人参

在隋朝末年,天下纷乱,但是孙思邈仍然四处行医。有一天,孙思邈行医到江西九江地界,不料发生意外,被一伙占山为王的强盗误以为是“探子”。孙思邈当时年已七十,却显得年轻,被当成探子,绑架到山寨。

有人对山大王说,这是个探子,孙思邈对山大王说:“我不是探子,是医生,已七十岁了,怎么会是探子呢?”绿林好汉们觉得诧异,他看上去才三四十岁,“你难道是神仙?”

山大王一看果真是医生,就要把他留下来,给山上的众老少看病。山大王自己本来对这个医者并不在意,“本大王如此壮实,怎有那许多毛病?”然而孙思邈说:“您是否常有胸腹发胀,便干燥,尿频细绵,失眠多睡,早起口苦,牙龈出血……”听完之后,山大王大为吃惊,明白了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医家。

一位与山大王结拜为兄弟的人,患重症,但缺一味关键的药材人参,山寨没有,要下山采购。孙思邈向山大王说明之后,山大王:“抢,去抢来。”孙思邈忙道,此法“不妥”,治病救人岂可行不仁之事?而山寨并没有足够的银两去购买昂贵的人参,孙思邈说,倘允许下山,他可顺利解决。

山大王担心他一去不返,便让一个人跟随,限期为六日。孙思邈说,治病救人要紧,誓言返寨。

到了山下一个药店,店里有人参出售。孙思邈向店主表明自己行医,可以在此坐堂看诊三天,报酬是三两人参。店主叫一个伙计,测试他的医术,孙思邈诊得此人胃寒腹满,已有三年,店主一看了得,便提出条件,坐堂八天,否则换不来人参。孙思邈想着和山寨大王六天的约定,于是提出商量条件,可在六日内赶工赶点,一天干两天活儿,并许诺日后得空,可再上门,君子之言,驷马难追。

坐堂之后,上门求诊的患者一天比一天人多。三天过去,孙思邈接诊人数,竟超过该药店开张半年的总和。患者接踵而至,店关得很晚,孙思邈疲劳之至,但都坚持下来。剑及履及实践他说的“苍生大医”精神之一:“不分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

六天之后,终于换得三两人参。当他回山寨时,已经知道情况的山大王颇为感激,还要给予奖赏。山寨的人服药之后,病情立即好转。孙思邈接受了山大王好意,却谢绝奖赏,只提了一个要求,下山寻访原九江太守。山大王被孙思邈一言九鼎的医德所打动,痛快地应允。

在隋朝末年,暴君杨广当道,民不聊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孙思邈心如止水,救死扶伤,在任何环境下,都一颗纯善之心待人,并没有贫富贵贱的分别,令见到他的人都被他的至善所打动,所谓“医者仁心,人命至重”,在这乱世之中,正得到了恰如其分的体现。

古人在形容什么是高尚的境界时,用了一句话“尽善尽美矣”,就是说,为了把一件事做到完美,而不惜任何代价,尽心、尽意、尽力,达到了忘我的程度,那真是令任何人都会赞叹的美德啊!

以德养性 以德养身

孙思邈曾经在中原焦作一带行医,长达二十余年。一开始,他在小山村一户人家住下,在门口置一张小案几,他坐在几后,正对面就是患者座位,尽可能与病患缩短距离。

孙思邈对于上门的患者,只收取微薄的药费,刚够成本。遇上家贫者,则分文不取,实际上他的行医相当于义诊。

孙思邈,不仅坚持对患者少收费或不收费,还反对医者在病人面前笑语喧哗,自顾其乐。孙思邈很有恻隐之心,很能易地而处为身在苦难中的病患和其家属着想,当病家满堂不乐、病人苦楚的时候,医者怎能安然欢娱,怎能傲然自得呢!这是神共耻,至人不为的。

孙思邈在乡村行医的名声日显,上门求诊者越来越多。为了不让患者跑得太远,他采取了“巡回诊疗”方式,即在一处住一段时间后,就移居他处,尽可能兼顾各地的病患。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

他提出“大医精诚”,意在阐明真医者对病患要一视同仁,当作至亲:“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又说大医治病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他还写道:“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因此把自己的著作加上“千金”二字。他以德修身,以身作则,并将常见的疾病药方,刻在石碑上,立在住所路旁,让人自己照方治疗,不取分文。

孙思邈以德养性、以德养身,“好生为德,广爱为仁”,演绎了中华五千年传统文明中“敬畏天道,以德为本”的深刻内涵,成为后人了解华夏道德传统的楷模与佳话。(*本文文字略有修改)@

(部分资料引用自《大医精诚——孙思邈传》一书)

明慧网原文:孙思邈的灵丹妙药:以德养性、以德养身

(转自明慧网/责任编辑:李乐真)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