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5日讯】大家好,欢迎收看《时事纵横》,我是扶摇。今天是2021年10月14日,星期四。
今天关注的焦点:中共坚持“民主”?事实证明相反;改变“民主”内涵,中共谎言精致化?涨电费不会导致通胀?李克强说法遭质疑;独裁与民主之争!台12招备战,美陆军部长再警告。
中共坚持“民主”?事实证明相反
10月13日至14日,中共在北京召开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习近平在会上发表一席讲话,引发外界关注。有海外媒体讽刺地说,这“不是说笑话”!他到底说了什么呢?——谈中共对民主“始终坚持不渝”。
根据党媒新华社的通稿,文中有关习讲话的内容共14个段落,其中谈民主的占了5段,比重超过1/3。看来,这还是个宣传重点。
我们一起来听听几点具体内容,同时也听听有没有传来打脸中共的声音。
习近平说,一个国家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有效的,要看“人民群众能否畅通表达利益要求”,要“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
这点中共做得怎么样呢?我们知道,在大陆,访民、维权人士非常多,北京国家信访局门口,一年到头大排长龙。但是,有多少冤情能得到伸张?
远的不说,近日,福建莆田发生一起凶杀案,在网上掀起舆论风暴。据警方通报,当地上林村一名55岁的男子欧金中行凶,导致邻居一家2人死亡3人受伤。
消息报导后,网民却一边倒地同情嫌犯。为什么?知情人告诉陆媒,2017年,欧金中向当地政府申请了危房翻盖,房屋新建手续批出后,欧金中拆除老房子,想在原来的土地上盖新房。但是被害的邻居多次阻挠他动工,逼得他只能临时搭建雨棚,和八十多岁的老母亲在里面一住就是5年。案发前,欧金中的雨棚被台风吹倒塌,雨棚残片掉到邻居家,双方因此发生争执。随后,欧金中愤而杀人。
在之前几年里,欧金中一直尝试不同的方式,迫切想要反映问题。他在微博上不断呼吁有关部门关注,还留下了自己详细的信息,包括住址、姓名、电话。
事发后,有记者去他住的雨棚采访,看到一张香烟包装壳上,密密麻麻记着中共纪委、组织部、央视、《人民日报》等各个官方和官媒的联系方式。这些都证明,他确实想尽了办法去表达诉求。
但不管怎么尝试,没人理会他。欧金中面对的中共政权,有“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吗?有提供群众畅通表达要求的渠道吗?他们所谓的“民主”制度有效吗?难怪网民那么同情欧金中。
习近平在会上还提到,一个国家民主不民主,“要看人民有没有投票权,更要看人民有没有广泛参与权;要看人民在选举过程中得到了什么口头许诺,更要看选举后这些承诺实现了多少”;还“要看权力是否真正受到人民监督和制约”。
列了这么多检测民主的标准,我们就来看最基础的“人民有没有投票权”。
我们搜索大陆问答网站“知乎”,看到一个问题是:“知乎有很多朋友说一辈子没见过选票,是真的没见过还是只是开玩笑?”下面有一百多条回答,有说没见过的,也有见过的。我们挑出一些有代表性的和大家分享。
有人说,“没见过,只听说老外过几年就选一次”、“实际情况是连听都没听过”、“座标nx省会城市,从没见过选票,也从没选过,父母和我都是”、“我也就活了二十来年,说不定下半辈子就看到了呢”。
也有人说,“见过两次选票,填的名字是统一通知的”、“我见过,(舞弊,代替别人)填了一踏(沓)。这就是为啥别人没见过。”
这些网民的亲身经历,是不是证明中共连实行民主的基本标准都没达到?
改变“民主”内涵 中共谎言精致化?
除了上述对民主的描述,习近平还称,“民主是各国人民的权利,而不是少数国家的专利”,“实现民主有多种方式,不可能千篇一律”,“不能用单一的标尺衡量世界丰富多彩的政治制度”。
这么说有什么用意呢?
大纪元专栏作家王赫指出,过去共产党搞意识形态、搞洗脑、搞大外宣,是另起炉灶,独立搞一套话语体系跟西方对抗,比如西方讲“法治”,中共讲的是“法制”等等。现在呢,它变了,大量使用西方“民主”等话语,但是把内涵改变了,用中共的观点来重新界定,中共的撒谎更精致化了。
王赫说,习的“民主论”,既是说给中国老百姓听的,也是说给国际社会听的,打造所谓“中共模式”。借口“实现民主有多种方式”,把邪恶的“无产阶级专政”也当成“实现民主的方式”,这是当代的指鹿为马,没有任何顾忌,就是赤裸裸的强加。
外界还注意到,习近平在谈民主之前,强调的是要“加强党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这显然和民主理念直接冲突。那么,他这么说又是为什么?
王赫表示,在中共的体制里,人大本就是个花瓶、橡皮图章,但两个原因,使习当局对人大还不完全放心,所以要强调这一点。第一,目前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是习的人,但是如果换成别的派系的人,利用人大来跟习捣乱怎么办?这是从内斗角度讲。第二,虽然中共层层控制人大代表的人选,但也难免一些代表仍有良知,如果他们在什么情况下站出来说良心话,这不打中共的脸吗?所以要想方设法来杜绝这种事情。
涨电费不会导致通胀?李克强说法遭质疑
习近平关于中共坚持民主的话,被事实证明恰恰相反。而就在同一天(14日),李克强谈到电费和通货膨胀之间关系,也被外界质疑。
在第120届广交会开幕式上,李克强预告,因为多种原因,中国第三季度经济增长放缓,但他认为当局能够应对挑战。
当天,李克强还去了广东顺德,先后到中国第二大民企美的集团,以及一家火电厂考察。在两个地方,他都讲到电力供应是中国经济的命脉。
李克强还为放开电价上浮限制辩护,称电费涨价不会引发通货膨胀。他的理论依据是,中国的通胀以食品价格来定,是这样一个价格体系,而今年能够保证粮食,所以不会发生持续性的通胀。
这种说法靠谱吗?自由亚洲电台指出,现实是,电费升跌影响着各行各业,如果升幅过快过大,各行业成本上涨,涨价最终都会由消费者承担。
经济学者司令表示,“事实上电费已经增加了,实际负担已经到他们头上了。”他不认同李克强说,这个现象不会影响通胀、不会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他说,“当前中国可能会鼓励国企、民企去筹措更多能源供给,(李克强)可能是想找一点时间,为中国政府(中共)赢取决策空间而已。”
10月14日,中共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0.7%,略低过预期,为半年低点。其中食品价格下降5.2%,非食品价格上涨2.0%;消费品价格上涨0.2%,服务价格上涨1.4%。从数据看,通胀轻微。
但是,中共的数据已经没有公信力。有民众说,“我不会相信它任何东西。”
还值得注意的是,在消费价格指数回落的同时,中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按年劲升10.7%,创下1996年10月有记录以来的新高。
司令预计,中国PPI将持续疯涨,早晚造成工业萧条,升幅也必定会传导至民生的CPI上。CPI和PPI出现倒挂只是一个暂时现象,是中共故意为之。但这种调控维持不了多久,在今年冬季或者明年春季,尤其是消费旺季,中共势必暂时减缓对猪肉、农产品的调控力度,这个时候CPI会重新上涨。
独裁与民主之争!台12招备战 美陆军部长再警告
国内问题不断,与此同时,中共还要面对自己造成的外部困局。十一期间,中共加大在台海的挑衅动作,使危急局势不断升级。对此,台湾方面迅速做出应对。
10月14日上午,台湾国防部长邱国正在立法院表示,截至目前,中共从来没有放弃以武力犯台的企图,尤其最近对于台湾的威胁、挑衅、侵扰,以及针对性的演训,都比以前更加频繁。
邱国正同时发表“因应周遭环境变化,国军整体战力整备精进作为”报告。其中提到12项反制措施,包括:绵密联合情报、监视、侦察,掌握敌情动态;联合战力整建,摧破敌军企图;强化突发状况处置能力,降低威胁风险;精进资电攻防能力,确保资电优势;建构备援机制,增进指挥与管制系统韧性;发挥三军联合作战效能等等,希望借此可以提高台湾的安全系数。
时事评论员唐靖远分析,这12招至少涵盖了传统三军作战,以及电子战、情报战、心理战等现代战争必不可少的作战领域。
要是从军事战略核心来看,台湾打算立足于发展出具备远程打击、精准打击等不对称作战能力,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阻吓中共。
如果从保卫台湾的战略而言,唐靖远认为,这12招的核心重点,是要逐步进行一种全民动员,让台湾全岛开始逐步进入一种备战状态,因为这是因应中共越来越现实的武力威胁的必然趋势。
针对台海现状,台湾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副研究员李正修对大纪元表示,现在国际间达成了一个共识,就是台湾如果没有挑衅,没有打破维持现状的底线,中共就找不到理由动武;如果中共没有理由地轻启战端,那么美国就将站在维护区域安全和平的立场,阻挡中共军队的进犯。
而在立法会上,台湾国防部作战计划参谋次长叶国辉也提出了台湾军方因应中共军队的新方式。他介绍说,台湾军方将秉持“愈接近本岛、反制力愈强”的方式来应对威胁。
邱国正也在14日公开表示,台湾军队绝不发动“第一击”。
唐靖远还补充说,现在的台海危机和过去的毛时代不同,因为现在是民主自由和极权暴政之间对抗的最前线,关系到整个太平洋的安全,以及大部分亚洲国家在海上贸易生命线的安全。
这个观点和美国陆军部长克里斯汀‧沃穆思(Christine Wormuth)的相似。
沃穆思认为,目前的国际环境正处于一个关键历史节点,就是独裁与民主的争夺战。而美国是这一战的重要角色,美国需要转型。
10月11日,美国陆军协会年会在华盛顿举行召开。沃穆思在开幕式上说,随着美国中东反恐作战已经告一段落,美军的全球防务战略重点,瞄向中共带来的挑战。
沃穆思说,“我们仍然面临一系列挑战,例如:俄罗斯、朝鲜、伊朗和伊斯兰国等恐怖组织,但有一个步步进逼挑战最为突出——这就是中国(中共)。我们必须要转型,来应对这个挑战。”
沃穆思表示,在过去的20年,美国一直在进行平息叛乱行动和反恐斗争,而中国(中共)和俄罗斯则是在学习美国的战争方式。中国(中共)和俄罗斯都稳步地进行了军队现代化,包括建立先进的太空、网络和信息战能力。
她警告美国,需要准备应对中国(中共)、俄罗斯对美国本土的直接攻击,因为未来的风险很高。
好的,我们今天就先说到这里,再会。
《时事纵横》制作组
(责任编辑:文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