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暗藏一大惊人预兆 你发现了没?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1年08月06日讯】中国文化中的汉字是神传给人的,汉字源于仓颉造字,近代汉字在中国大陆被简化后,人们就不容易读懂原来的古籍了,我们先从一个笑谈说起。中国有一首著名的诗词,讲述在元宵节里发生的故事:

“去年元月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月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生查子.元夕》宋 欧阳修)

在一次节目当中,著名主持人董卿满怀深情地念道:“去年元月时,花市灯如书”节目一出就被人们热烈讨论:花市灯如昼,怎么是书呢,因为这个正体字的书和昼很近似,长期读简化字的人,真是不容易分别。

这件事虽然过去了很多年,但还是被人热议人们说不懂正体字,传统文化传承真是堪忧啊,从这件事人们也发现:虽然正体字笔画比较多,但它还是有规律的,如果了解了其中的规律,便能更好地去了解:汉字背后所隐藏的内涵、秩序,以及极具灵性的预兆特质。

那么这些秩序和规律有哪些呢?中国文化里把汉字的构造和使用方法分为六种,分别是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前四种主要是汉字的构造方法,后两种指汉字的使用方法。

第一种象形,就是按照物体的样子画下来,比如山、日、月等等。第二种指事,用抽象的符号标示出抽象的观念、动作名称等,让人看了就能了解意思。像一、二、三等。如在“木”字上加一画,表示树梢“末”;在“木”字下加一画,表示树根”“本”。

第三种会意,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的文字,合成一个新字,表达一个新的意思。如:“鸣”于是用“口”和“鸟”组成,形象地指鸟的叫声。再如“酒”字,以酿酒的器皿“酉”和液体“水”合起来表达酒字。

第四种形声,形声字通常由两部分组成:形旁和声旁,“形旁”表示字的意思或类别;“声旁”则表示字的字音,如和树木有关的字,都以“木”为形旁,加上各种不同的读音,就成了梅、枫、材、柚、栖等等。

《说文解字》中归属“示”部汉字非常多,几乎都是人跟神明沟通的方法与形式,如神、礼、祈、祷、祝等等,在同一个偏旁部首下,人们知道这些字都有相关的联系。

剩下两种是关于文字的使用方法,一种是转注,一种是假借。转注是文字未经统一之前,用意义相同而形体不一样的字来互相解释、互相沟通。如:“酉”和“酒”、“北”和“背”、“考”和“老”互为转注。

假借是借用一个已经有的字来表达同音但不同的意思。如“来” 本义是“麦”,后借来表示“来去”的“来”,再如假借“乌鸦”的“乌”表示“呜呼”的“呜”等。

所以,这六种用字的方式: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在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有着详细的记录,它们被称为六书。而六书这一名词最早在《周礼・地官》里就有提到:“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原本汉字有它一整套构造方法,但是1956年后在汉字的发源地中国,中共当局把它简化,并推广至香港。香港电台曾被要求用简体字打字幕,但遭到民众反抗,香港有些民众把这些简化字称为残体字,也就是残缺不全的字,它不仅不代表任何意思,在歪曲汉字原义之际,还暗含着不吉祥的兆头。比如文字学者常宣传的这几个字:爱—爱无心,亲—亲不见,产—产不生,厂—厂空空,儿—儿无首,导—导无道,乡—乡里无郎,门—开关无门等。因此,越来越多人表示,汉字背后有神灵,具备预兆性,而现今被简化后的汉字,其代表的更深一层意思,也一一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了应验。

因此,有很多有识之士呼吁要恢复中国传统文化,恢复正体字,香港有个著名书法家华戈,香港很多电影名字都是请他提的字,比如《叶问前传》《少林寺》《倩女幽魂》等,他写了一辈子的书法,他说毛笔字一定要用正体字来写,提到汉字简化,他说如果有一天只能写简化字我就封笔了,从中也能看出他对传统汉字的坚守。

还有文化学者季羡林,曾重申年轻人必须读懂正体字。文化学者南怀瑾也认为,中华文化数千年都是用正体字,但汉字简化后不识正体字,不能很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曾于2009年全国政协会议上提议恢复正体字,说中国传统文化不能丢,2016年他再度提案,呼吁青少年练毛笔字、学正体字。

全国政协委员潘庆林他曾在1985年留学日本,之后在日本工作十几年。2009年他在两会期间提出建议,盼能全国用十年时间,分批废除简体汉字,恢复使用正体字。2014年全国人大代表吴仕民提议案,呼吁国家应“恢复正体字,传承传统文化”。

2015年大陆导演冯小刚在两会中提议,呼吁应该逐渐恢复部分有文化意涵的正体字,别让汉字失传了。也有很多民众呼吁恢复中国的传统文化,恢复中国的正体字,毕竟正体字才是正统的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转自看中国/责任编辑:李乐真)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