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21年07月23日讯】
《咏鹅》(骆宾王七岁)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咏方圆动静》(李泌七岁)
方如行义,圆如用智。
动如逞才,静如遂意。
骆宾王、李泌、陈知玄分别是初唐、盛唐、中唐的三位神童,却殊途同归。怎么“同归”呢?请看本文道来。
先说骆宾王(约626─684后)。骆七岁的《咏鹅》,全诗充满童趣和天真,活泼喜人,传诵至今。骆是个有侠义精神的人,例如其诗《于易水送人》曰:“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但骆仕途郁郁不得志,曾因上书论事得罪武则天,遭到诬陷,以贪赃罪名下狱。作《在狱咏蝉》,乃“患难人语”,与虞世南(“清华人语”)、李商隐(“牢骚人语”)的咏蝉诗并称为唐代“咏蝉三绝”,诗前有序,序亦为名文。诗曰: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武则天称帝,开杀李氏子孙。徐敬业等起兵讨武,骆宾王撰《代李敬业讨武曌檄》,一篇雄文天下称诵。武则天读到文中“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时,还有得意之色;再读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时,惊呼到“是谁写的?”责问“宰相安得失此人?”
后,讨武兵败,徐、骆不知去向。著名诗人宋之问贬谪途中,游览灵隐寺。皓月当空,他漫步吟诗,开句“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后就写不下去了,寺里有个老和尚,点着长明灯,坐在大禅床上,说“为何不用‘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这两句呢?”宋之问一听大为震惊,这两句诗实在遒劲和壮丽呀!那老僧又接下去把诗续完:“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第二天,宋之问再去拜访,人不见了。寺中有知道底细的僧人说:“这位老僧就是骆宾王。”
骆宾王与王勃、杨炯、卢照邻等早年成名,合称初唐四杰。吏部侍郎裴行俭曾评四人曰:“勃等虽有文才,而浮躁炫露,岂享爵禄之器耶;杨子沉静,应至令长,余得令终为幸。”(《旧唐书.文苑传》)王勃、杨炯、卢照邻皆如所言,惟骆宾王能于祸难中逃身,得享遐龄,或因其奔入佛门,命运径改吧。
再说李泌(722-789)。李泌是名门之后,7岁时被宣入宫,适时玄宗与宰相张说正下围棋,令李泌以“方圆动静”为题来吟一首藏头诗,有“大手笔”之称的张说示范道“方如棋局,圆如棋子。动如棋生,静如棋死。”李泌竟不假思索而吟:“方如行义,圆如用智。动如逞才,静如遂意。”(有论者称此四句实为李泌一生之写照)玄宗大喜,抱起小李泌放在膝上,且将李泌留在宫中陪太子李亨读书。而朝廷重臣张九龄、严挺之等对李泌也非常器重。这在中国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不过,李泌志向异于常人,十七岁时作《长歌行》,曰:
天覆吾,地载吾,天地生吾有意无?
不然绝粒升天衢,不然鸣珂游帝都,焉能不贵复不去,空作昂藏一丈夫!
一丈夫兮一丈夫,平生志气是良图。请君看取百年事,业就扁舟泛五湖。
修道成仙与建功立业居然同在心中,这不令人奇怪吗?但请看《邺侯外传》所述:李泌游衡山、嵩山时,“遇神仙桓真人、羡门子、安期生先生降之,羽车幢节,流云神光,照灼山谷,将曙乃去,仍授以长生、羽化、服饵之道,且戒之曰:‘太上有命,以国祚中衰,朝廷多难,宜以文武之道,佐佑人主,功及生灵,然后可登真脱屣耳。’”
如此,就好理解李泌的作为,为什么在历史上难得一见了。安史之乱后,在唐朝由兴盛滑落到衰乱、又从动荡走向中兴(而非遽亡)的历史大戏中,历仕玄宗、肃宗、代宗和德宗四朝的李泌,起到了关键作用。首先,其平定安史之乱的战略,可以“不出二年,无寇矣”(见《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九》),高明不亚于诸葛孔明“隆中对”。可惜肃宗没有全听,急功近利,致使安史之乱长达八年,且遗下藩镇割据的大祸。其次,调和皇家矛盾。历来的帝王宫廷,一直都是天下是非最多、斗争最酷的场所,况且“疏不间亲”古有明训;但李泌处于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代父子骨肉之间,挺身而出,仗义直言,排难解纷,调和其父子兄弟之间的祸害,实为古今历史上的第一人。
李泌的“神仙宰相”形象,在《赐梨李泌与诸王联句》中可窥一斑(八句分别出自颍王、信王、益王、肃宗)。诗曰:“先生年几许,颜色似童儿。夜抱九仙骨,朝披一品衣。不食千钟粟,唯餐两颗梨。天生此间气,助我化无为。”
从个人角度讲,李泌在政治斗争的漩涡中,能够建功、避祸、全身,堪称奇迹。事实上,李泌以谦退处世,历仕四朝,四次归隐,五次离京,一个以功业为念的人是绝难做到的。李泌为什么能做到呢?这并非像一般所说“以出世之精神,干入世之事业”所能达到的,而是李泌能够“知天命”而行,如前引述的“国祚中衰,朝廷多难,宜以文武之道,佐佑人主,功及生灵”。李泌亦有命哉!
在骆宾王、李泌之外,唐朝还有一位有名的神童陈知玄(约810—882),《宋高僧传》有传。知玄幼小聪慧,三岁时,见到佛像就欢欣跳跃。年五岁,已能出口成诗,祖父命他做一首咏花的诗,他随口吟出,即著名的《五岁咏花》,诗曰:
花开满树红,花落万枝空。
唯余一朵在,明日定随风。
这首诗看似童语,却大有意蕴。“花开满树红,花落万枝空”,这里的“空”有双关之意,也指佛门的空。“花落万枝空”,又为什么会“唯余一朵在”呢?这“唯余”的“一朵”,或许有其心愿、有其使命吧?“明日定随风”中的“风”,也是双关,释迦牟尼佛讲“四大”——“地、水、火、风”,这是一定的境界与层次中,宇宙存在的根本原因的表现。“明日定随风”意指回归生命本源。但回归哪容易呢?这“唯余”的“一朵”花,自然就有番众花所没有的独特生命历程。“明日定随风”的“定”字,滋味无穷。
或曰:五岁童哪来这么多佛学知识?的确,小知玄作诗时或许没有那些明确想法,但因其佛缘深厚,诗作自然禅意盎然,意象鲜明,读者可自咀嚼,所谓“诗无达诂”也。
七岁时,知玄听法泰法师在宁夷寺讲《涅盘经》,明悟前因,当夜梦见寺中佛像,伸金色手臂来摩他的顶。十一岁时,禀告祖父要求出家,祖父知其根器,也不加强留,他就此削发作沙弥。十三岁在四川讲道,号称“陈菩萨”,远近闻名。知玄受唐代五位皇帝的礼遇。武宗欲灭佛,知玄前往辩论,不纳。作诗五首,最后一首诗曰“生天本自生天乐,未必求仙便得仙,鹤背倾危龙背滑,君王且住一千年。”武宗知其刺。“会昌法难”后佛教复兴,知玄有力焉。
骆宾王、李泌、陈知玄三位神童人生之“殊途”,“同归”修炼之门,可谓奇也。盖天纵之才,或多世事磨练,结缘了愿,而于本性觉悟,并留下一篇传奇,启迪世人去琢磨人生之真义,亦其使命也!@*
(转自大纪元/责任编辑:李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