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疫苗不想出现严重副作用?施打后注意四件事

文/苏冠米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1年06月28日讯】疫苗副作用有轻、重之分,如何预防、提早发现施打疫苗后的严重副作用呢?身体四个生理数值会告诉你。

施打疫苗前多评估 观察、检测身体有无异常

在疫苗启动身体免疫系统、激发抗体时,容易引起发烧、肌肉酸痛、头痛、腹泻、疲劳等副作用。对于一些年长者、三高族群及慢性病患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肾脏病)来说,疫苗诱发免疫反应的过程,容易使原本的病情稍微加重,对于平时病情控制不佳的人,就更危险。

台湾急救加护医学会执行长、秀传纪念医院急诊部主任黄炳文指出,施打疫苗前后都要测量血压、血糖等生理数值,以掌握身体状况。在疫苗施打之前,这些数值若异于平时基础值,应先治疗好,再接种。(推荐阅读:打疫苗后现死亡案例?医师:2种情况暂缓施打)

疫苗施打前,三方法掌握身体状况:

正常回诊、就医:别因害怕染疫,而不敢到医院,造成健康恶化。

家属观察是否有异常:施打疫苗前,家属可以观察家中的年长者、慢性病患者,是否比平常更喘、无力、疲倦、虚弱,如果有,可以考虑暂缓施打。

测量血压、心跳等数字:打疫苗前,建议在家或到诊所用仪器测量血压、脉搏、血糖等生理数值。现在三高年轻化,不仅年长者,中壮年在施打疫苗前也建议先测量这些生理数值。

除了西医诊所,黄炳文表示,民众也可以请中医师把脉,从脉象评估自己的健康状况是否适合施打疫苗。

民众打疫苗前,建议在家或到诊所用仪器测量血压、脉搏、血糖等生理数值。(Shutterstock)

施打疫苗后 密切监测四项生理数值

施打疫苗后,若出现胸闷、头痛、瘀青、喘等症状,要赶快就医。黄炳文指出,年长者、三高族群及慢性病患者在接种的三天至两星期内,最好早晚都测量体温、脉搏、血压、呼吸频率等生理数值。

1. 量体温:如果打完疫苗后很不舒服,可以适量使用止痛药或退烧药。放任高烧不退、勉强撑着,会让自己处在高风险中。

2. 量血压:血压超过130以上,应到医院并适当用药治疗。

3. 量脉搏:年长者也许没发烧,但脉搏、血压或呼吸速率已在改变。正常脉搏一分钟介于50至100之间都在可接受范围内,当脉搏次数超过100至120,应就近到诊所治疗,若超过120则要叫救护车。

如果家中没测脉搏的仪器,可自行用手指测。方法是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放在大拇指侧的手腕上,可感觉到有脉搏在搏动。

可随时用手指测脉搏,一分钟介于50至100之下都在可接受范围内。(Shutterstock)

4. 测呼吸频率:观察一分钟呼吸次数。正常人呼吸一分钟16次左右,高于20次会喘,超过30次会喘不过气。临床上曾有患者觉得自己不喘,结果一测呼吸频率已超过20。

打疫苗后,普遍建议多喝水,但洗肾病人、心脏病患者喝太多水会无法排出。洗肾患者体内积太多水会喘起来,要留意呼吸频率。

现代的医疗器材功能多,可同时量血压、脉搏或血氧等,有些甚至可看心电图。这些仪器价格高低皆有,若经济允许,疫情期间可以购买在家中使用,以便密切监测,有助掌握身体状况,提早发现异常而就医治疗。

一般民众可以到基层诊所施打疫苗,因基层诊所的医师对当地民众的病况较清楚,人们跟较熟悉的诊所医生沟通比较容易。健康状况较多的人则建议到大医院去施打,若发现身体情况较严重,可直接转到急诊。这些都有助接种者的健康状况能被更充分的评估,医护与民众也有更多时间去沟通、卫教,对减少严重副作用、猝死案例都有帮助。

身处纷乱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转自大纪元/责任编辑:张信燕)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