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21年06月13日讯】最近,中共当局要求把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金等非税收入,划转给税务部门征收。分析认为,新的征收政策将大大压缩地方政府的权力,造成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矛盾。另外,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也会受到严重冲击,继而引发城投公司的偿债困境。
6月4号,中共财政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矿产资源专项收入、海域使用金和无居民海岛使用金等四项政府非税收入,全部划转税务部门征收。
征管划转将从今年7月1号开始,在河北、内蒙古、上海、浙江、安徽、青岛、云南省试行,并于2022年1月1号开始在全国实施。
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划转税务部门征收尤为引人注目。这意味着地方政府的卖地收入将划入税务部门,由中央控制地方的土地出让金。
据中共财政部数据,2020年地方政府的卖地收入总额超过8.4万亿元人民币。今年1-5月份,50个城市的卖地收入已经超过1.8万亿元,超过去年同期20%以上。
大陆某投资银行内部人士郑义表示,土地出让金是地方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征收制度的变化将大大压缩地方收支的自由度。
大陆某投资银行内部人士郑义:“这个实际上相当于把钱先交到中央,中央再分拨给地方,它这里中间就有了这个过程。那这个过程里边,它这个分配的这个流程,这个手续它中间加了这么一道环节的话,这个大大的打击了地方政府的这个从权力上也好,从那个资金的流动性,从他的执政的积极性都受到了重大的打击。”
长期以来,中国地方政府土地收支“不透明”,存在诸多漏洞和不规则性。
前广州交通银行理财师施华伟表示,以前卖地收入一直是地方政府的“小金库”,收多少,怎么用,中央几乎不知道。新的征收政策相当于是加强了北京对地方的集权控制。
前广州交通银行理财师施华伟:“如果中央政府连他那个就是这些‘小金库’能够生钱的东西,都给他废了武功就没有了。那你想想他下面能干吗?那肯定造反了。所以我就觉得如果这样子真的是实施下去,我觉得可能就那个中央跟各个地方政府的矛盾会越来越激烈。”
路透社引述分析认为,地方政府调用收支的自由度下降,对高度依赖土地出让收入返还的城投公司带来冲击。
如果城投公司参与土地出让,以购地+返还形式“虚增”资产的难度将明显加大。公司的现金流也将面临挑战。
城投公司是地方政府土地经营的主体,典型业务模式就是通过土地出让收入,支撑土地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本。
近年来,城投债的风险正在持续增加,违约案例持续上升。
今年4月底,呼和浩特城投公司春华水务发布了一则逾期公告,称由于流动资金紧张,出现了部分金融机构等债务未能如期偿还的情形,涉及金额7.46亿。
2019年底,呼和浩特技术开发区投资开发集团旗下“16呼和经开PPN001”,也曾发生过技术性债券违约。
郑义:“地方政府的融资主要靠这些城投,包括区平台市平台省平台。靠通过这些机构来把政府债发出去。但是现在他们偿债的来源无外乎就只有卖地了。这样一调整等于地方政府可以说是基本上是没什么活路了。那后边怎么演化?现在还不太好说。现在目前我是看不到他后边是怎么弄法。 ”
北京独立学者季风向《自由亚洲电台》表示,地方政府一旦失去土地财政的支配权,就会想其他方法获取经济利益。比如进行所谓的旧城改造,强拆房屋就会越来越多。
采访/陈汉 编辑/李明飞 后制/钟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