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21年05月27日讯】近期,针对钢铁类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中共总理李克强多次喊话维稳,但大宗商品价格仍居高不下。中国一些企业被迫关厂、减产、减薪,引发舆论关注。5月24、25日,李克强到浙江考察,再度透露了中国经济的实情。我们现在连线记者王愉贺,请她为我们做个介绍。
近日,大宗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迅速上涨,影响了各国企业的运作。中共一直以世界工厂自居,如今原材料的涨价,对中国经济造成不小冲击,掀起关厂、减产、减薪潮,还引发通货膨胀危机的疑虑,中共高层对此,是密切关注。
所谓大宗商品,就是指工业生产所需的大批量基础原材料,包括原油、铁矿石和钢铁、煤炭、有色金属、农产品等等。
5月23日,中共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和证监会五大政府部门,联合出手,紧急约谈铁矿石、钢材、铜、铝等大宗商品重点企业高管,维稳市场。
此前,中共总理李克强也多次对大宗商品涨价喊话,呼吁进一步加大大宗商品进口、仓储和运输,以稳定国内价格。
但很显然,仅在北京开会解决不了大宗商品的短缺和涨价, 5月24日上午,李克强考察浙江的首站就来到中国最大的铁矿石中转基地、原油转运基地,宁波的舟山港。
李克强在宁波码头听取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汇报,还与十几家制造业企业家谈话,仔细了解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下游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一家家电企业负责人直言,原材料价格上涨,确实给生产经营带来很大压力。另一家企业负责人介绍,他们通过提高智能化生产水平,在企业内部挖潜力降成本,消化原材料上涨压力。
大纪元专栏评论员钟原分析,前一家企业应该说了实话,后一家企业恐怕是被特意安排的。李克强自然知道实情。他说,“今年以来,主要是国际传导等多重因素影响,部分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会想方设法做好大宗商品的保供稳价工作,合理引导市场预期”,“以支持企业应对成本上升等经营困难”。
钟原表示,李克强的话意味着,准备通过政府手段干预市场,然而,中共或许可以干预中国大陆市场,却干预不了国际市场。比如,中共一直对澳大利亚的战狼外交,如今即使中共愿意变脸放软,恐怕也左右不了澳大利亚的煤矿、铁矿价格,国际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了价格,中共显然决定不了。
因此,李克强又说,“必须要扩大开放,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与世界各国开展自由、公平贸易”。
李克强先说要政府干预,接着又说回了市场经济,自相矛盾之际,透露了他的无奈,更是中国企业的无奈;现在临时抱佛脚式地又想起了“开放、市场、自由、公平贸易”等等。然而,这些话不但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不再听信了,欧盟暂停了《中欧贸易协定》,应该也是不再信了。中共高层已经一再声称要内循环,又如何“扩大开放”呢?
最后,李克强只好说,“增强应对未来世界经济周期性波动、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的能力”。
钟原又分析,这话也相当于没说,中国的出口企业大多主要依靠政府补贴,在国际市场上拼价格,真正融入、适应国际市场运作尚需时日。李克强开完会,又实地考察,最终也没有实质的解决之道,可能还得靠继续增加出口补贴,出口企业或许能过关,但内循环的企业恐怕会更加艰难,中国经济眼看又雪上加霜,工业产品逐级加价后,老百姓的荷包又要缩水了。
李克强还考察了宁波人才市场,当地汇报说,“将60万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基本养老保险”,浙江宁波应该算经济发达地区,还有这么多人不得不“灵活就业”,其它地区的就业想必更加严峻。李克强也再次说,“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已达两亿多人”,“要尽可能让更多灵活就业人员得到保险保障”。
2亿“灵活就业人员”若真都进入了养老保险和工伤保险系统,最终由谁来买单呢?李克强已经要求政府财政过紧日子,中共应该不会掏出这么大笔资金来,免不了又成了企业的负担,“灵活就业”眼看不能实际运作。
钟原表示,李克强的浙江考察,又一次具体展现了中国经济的实情,中国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
新唐人记者王愉贺、宇薇综合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