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21年03月10日讯】中共党媒近日发文,指中国种业过度依赖“洋种子”,这导致不但中国的进口受制于人,更隐藏着“断种”风险。此前不久,北京当局发布的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单独提出了种业发展问题,要求开展针对种源“卡脖子”的技术攻关。
新华社旗下刊物《半月谈》最新一期发文,大谈中国种业自主创新能力弱,一些品种、领域和环节过度依赖“洋种子”,存在很大潜在风险。
文章称,中国种业存在不少“短板”和“弱项”,其中一个重要的“短板”是:一些地区、一些品种的“洋种子”占比超过80%,甚至几乎完全依靠进口。洋种子不仅市场份额高,价格也远高于国内种子。
文中提到,号称“中国马铃薯种薯之乡”的黑龙江省克山县,其马铃薯种子就多来自海外。去年该县共种植马铃薯6万亩,其中大约一半是大西洋品种。又如最近十几年来,东北、华北玉米产区所种植的主要玉米品种,一直是美国先锋公司选育的杂交玉米种子“先玉335”。此外,辣椒、洋葱、胡萝卜、番茄、西兰花等蔬菜,也主要是依靠洋种育成的。
中国种子贸易协会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的蔬菜种子进口额高达2.24亿美元,占农作物种子总进口额(4.35亿美元)的一半以上。西兰花种子超过80%依靠进口,甜菜和黑麦草种子甚至95%以上依靠进口。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种子的自主发展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筹码,因此种子也素有农业“芯片”之称。
据公开资讯,在2020年12月中共当局举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时,习近平曾在讲话中强调,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今年2月21日,中共当局发布了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单独提出了种业的发展问题,且史无前例的将中国过分依赖“洋种子”的风险形容为“卡脖子”,同时明文强调要“打好种业翻身仗”。
据陈思敏撰写的《中国种业危机 习近平也不敢轻忽》一文介绍,中国种子贸易协会(CNSTA)发布的《2019年中国农作物种子进出口贸易资料分析》显示,从2014年至2019年,中国种子的进口都大于出口,常年为种子净进口国。2019年,中国的种子进口量高达6.60万吨,出口量则仅为2.51万吨,中国对于“洋种子”的依赖度达72%。
文章指出,中国不仅粮食种子严重依赖“洋种子”,相比而言,蔬菜种子对国外的依赖其实更显严重。官方有关机构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洋种子”基本上涵盖了中国农作物的全部品种,而中国本土前10强种业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只有15%。
该文介绍,在“中国蔬菜之乡”山东寿光,洋种子所占的份额一度高达八成,目前也仍有三成之多;中国人常吃的白萝卜的种子,大多也是从韩国进口的;必不可少的辣椒则主要来自以色列;中国市场上的葵花籽、油菜籽则有50%来自俄罗斯;西兰花的种子更是95%都靠进口。
为什么中国农民都选洋种子?文章称,答案是:洋种子是一分钱三分货,甚至五分以上的货。
台湾中央社的相关报导则直言,种业的竞争关系到国家、农业产业的竞争能力,是“一场没有硝烟的高科技战争”。
(记者竺颖综合报导/责任编辑:晓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