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商天下】台积电得天下 张忠谋缔造传奇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1年02月18日讯】只一年多的时间,台积电的全球市值从第23名冲上了第9名。为什么台积电能脱颖而出呢?它的创办者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近期,全球车企的晶片荒,又引发了全世界对台湾晶片产业的关注,当然,最受瞩目的还是台积电。根据市场调研机构近期的资料,2021年全球晶圆代工市场64%的份额都会落在台湾,而其中大部分又都被台积电占据,也就是说,台积电这一家企业就占据了全球过半的晶圆代工市场,而排名第二的三星的市占率只有16.4%,还不到台积电的三分之一。

台积电的创办人是张忠谋,被称为是台湾的“半导体教父”,不夸张地说,没有张忠谋,就没有今天的台积电,而张忠谋本人的一生也充满了传奇色彩。这期节目,我们就来聊聊台积电和它的创办人张仲谋的故事。

为争1美元薪资 踏入半导体行业

张忠谋(Morris Chang),1931年出生于浙江宁波。1949年,18岁的张忠谋赴美国就读哈佛大学,次年转读麻省理工学院,并在1954年获得了机械系硕士学位。

硕士毕业后,张忠谋本希望到福特汽车工作,但是因为福特的待遇比一家叫Sylvania的半导体公司少1美金,所以他就打电话给福特的面试官要求提薪,被冷冷拒绝后,年轻气盛的张忠谋就选择了Sylvania公司,从此与半导体行业结下了一生的缘分。自学能力超强的张忠谋,在进入Sylvania大约一年后,就从半导体的门外汉成了行家里手,并被提升为公司研发部科长。

1958年,27岁的张忠谋跳槽到德州仪器,成为德州仪器的第一名中国员工,并且一做就是25年,公司还因为赏识他的能力送他到斯坦福大学攻读了博士学位,最后张忠谋凭借其努力和才能一步步升任到德州仪器的资深副总裁。1983年,张忠谋离开德州仪器,改入通用仪器公司担任总裁。

1985年,54岁的张忠谋以在美华人最高企业主管的身份,应邀出任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在台湾政府的策划下,台湾“国科会”出资1亿美元,与飞利浦及一些民间资本共同创建了全球第一家专业积体电路制造服务企业——台湾积体电路制造公司(tsmc),简称“台积电”。

在30年的时间里,张忠谋带着台积电做到了全球最大的晶片代工制造商,并被称为台湾的“护国神山”。那么,台积电的成功秘诀到底是什么呢?

全球半导体产业模式的创新者

在台积电创办之前,全球半导体产业均采取IDM(Integrated Device Manufacture,集成器件制造)模式,就是包办设计、制造、封装测试以及销售自己品牌积体电路的半导体垂直整合型公司,代表厂商包括英特尔(Intel)、IBM、德州仪器(TI)、三星(Samsung)等,而张忠谋却另辟蹊径,开创了晶圆代工(foundry)模式,就是不生产自己的产品,只为半导体设计公司制造产品。

张忠谋曾在受访时说:我在德州仪器(TI)工作25年,已经做到“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后来回到台湾,还要我创办一个半导体公司,我就觉得没有路了,只好辟一条新路了。

但这一模式在那个年代并不被看好,而且当时也没有独立的半导体设计公司。不过,正因为如此,在台积电步入正轨后,IC设计公司(Fabless)不断涌现,造就了高通(Qualcomm)、英伟达(Nvidia)、联发科(MediaTek)等一众知名半导体设计厂商。

因此,张忠谋这一创新的商业模式,不仅带动了整个晶圆代工行业的发展,把晶圆代工厂变成一个依赖度很高的专业,也成就了不少不需要投资晶圆厂,就能进入半导体行业的晶片设计公司,同时推动了两个产业的崛起。

所以,哈佛大学著名管理学教授麦可.波特称赞说,台积电不但创造了自己的产业——半导体制造代工业,也创造了客户的产业——半导体设计产业。

打造世界级企业的愿景

张忠谋说:台积电的东西,一开始就打算销售给全世界,那是台积电跟其它台湾半导体公司的根本差别。由此看来,张忠谋一开始就很确定,要把企业做到世界级。

为此,台积电专门引入世界级的经理人,所以前3任总经理都是美国人,不是华裔美国人,而是土生土长的白种美国人,方便推销美国市场。

在创业之初,张忠谋还曾通过私人交情,将“硅谷教父”、时任英特尔行政总裁格鲁夫(Andrew Grove)请到台湾对台积电开展认证,因为当时还没有ISO9000的认证,而拿到英特尔的认证,就等于拿到全世界的认证。

最初,格鲁夫发现台积电的产品有多达200个缺陷,但是台积电的团队干劲冲天,几周后将缺陷减少到20个,再过几周后减少到4个。一年多的认证下来,公司上下真正感受到了什么是世界标准,也体会到了张忠谋的世界级苦心。

台积电的口碑就这样逐渐积累起来了。晶片的设计厂商发现,将晶片交给日本公司生产至少需要12周,交给新加坡公司需要6周,交给台积电生产只要4周。于是,硅谷的晶片设计公司逐渐把高层次的晶片交给台积电生产,低层次的留在美国生产,至此台积电把代加工业做成了一个行业。

与此同时,张忠谋还为台积电建立了一整套的规章制度,让一切有章可循,赏罚分明,将人治色彩减至最低。虽然员工99%是华人,但坚持要求将英语作为公司的绝对主语,逼着大家要有世界观。让台积电在世界级领导人,世界级愿景之外,拥有世界级的管理基础和营运环境。

持续研发高投入 将技术做到极致

半导体行业,有所谓的摩尔定律(Moore’s law),内容是:积体电路上可容纳的电晶体数目,约每隔两年便会增加一倍。但是,在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看来,摩尔定律在半导体行业中早已不适用了。因为原始的定义是18到24个月电晶体密度会倍增,但台积电已经用远快于摩尔定律的速度来发展半导体工艺,会以快于摩尔定律的时间来倍增电晶体密度,并维持到至少2025年以前。

那么,台积电是怎样做到突破摩尔定律的呢?那就是在研发和人才方面的高投入。

台积电持续扩大研发规模,2019年的研发费用高达近30亿美元,年增4%,并创历史新高,约占总营收8.5%;研发组织人数增为6,500多人,年增5%,研发投资规模不仅和世界级一流科技公司相当,甚至超越许多公司。

因此,美国金融研究公司曾评论,毫不夸张地说,台积电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公司。理由是:英特尔宣布7奈米延迟,反观台积电,已经交付客户超过10亿个7奈米晶片,而且台积电的5奈米,良品率甚至比7奈米更高。到2022年底,台积电将加速3奈米制程的生产,并着手进行2奈米制程。

即使因为疫情和美中科技战等原因,智能手机市场步履蹒跚,但台积电的高端运算晶片收入还是每季成长12%。

这里要提一下中国,虽然中共提出了全民造芯的口号,但是中国的半导体比台积电整整落后了两代,中国还在为14、12奈米努力,台积电已掌握了7奈米的技术。

赢得客户信任 放心托付制造

张忠谋曾归纳了台积电屹立不摇的关键因素,技术领先、生产制造能力领先、客户信任,而诚信更是台积电能与客户持续互相发展的关键。

如何让成百上千,而且互为竞争对手的晶片设计公司,在把最高机密的设计图,送到同一家晶圆厂生产的时候,消除对设计外泄的担忧呢?那就是“诚信”二字。

2018年,《商业周刊》在出版的书中提到,在张忠谋之前,晶圆代工被认为是不可能的任务,因为没人能过得了“诚信”这关。而在《台积DNA》这本书中,也提到:“把台积电产出的晶圆切开来看,每一吋都刻着integrity(诚信)。”

台积电人上班不准携带照相手机及随身碟,不准将公司文件email到私人信箱,一位经理说,如果偷带照相手机上班,只要被抓到4次,报告就会到张忠谋桌上了!台积电企业保全处处长也曾说,为了保障绝对的资讯安全,台积人连进厕所,也要刷卡。

于是,尽管很多企业在商场上是杀红眼的对手,但是却都敢把自己最先进的产品,下单给台积电。

正如一家台湾媒体所报导的:“没有一家公司如台积电,将‘正直诚信’的文化,落实得如此彻底,也终于造就了台积电最强大的竞争力,与最丰厚的投资报酬率。”

公司的四大核心价值——诚实(Integrity)、守信(Commitment)、创新(Innovation),客户信任(Customer Trust)。这四个字的英文缩写“I.C.I.C”,就是台积电成功的软实力。

台湾科技业界的“少林寺”

张忠谋多年来都不断强调,台积电的成功关键是“领先技术、卓越制程、客户信任”。而建立起这三项竞争优势的,都需要张忠谋口中台积电最重要的资产——员工,他期望员工能在工作上全力以赴,成为公司成长的坚实后盾。

为此,台积电的人力部门每年都要耗费庞大的时间与心力,在全球范围内积极寻找一流人才。就拿台湾为例,业界都知道,全台湾最优秀的工程师,几乎都被台积电给网罗了,因为台积电一年就要招募至少4,000位工程师。

有人称赞台积电是科技业界的“少林寺”,在台积电练就十八般高超武艺后,外面的大老板们都抢着要,因为台积电企业文化训练出来的台积电人,就像是被植入了做事严谨的DNA。

台湾当之无愧的“护国神山”

台积电被台湾人称为“护国神山”,足见其在台湾的地位举足轻重。而这个称呼,不是因为台积电的营收或股价,而是因为台积电对实体经济的贡献。

相比其它企业,台积电对台湾的GDP的贡献遥遥领先。以2019年为例,台积电营收1.06兆元,创造附加价值近7,500亿元,占台湾GDP约4%,这主要是因为台积电的产能绝大多数在国内,大部分投资及雇用人力也都在台湾。也正因为如此,台积电也带动了台湾整个半导体产业的提高,提升了台湾半导体产业的优势。

但是,为什么这么多年来,台湾却只有这么一个“护国神山”呢?为什么别的企业无法获得如台积电一样的成功呢?张忠谋对此的回答是,因为创业的动机不同。他说,他办台积电的目的和其它企业主不一样,他的目的是把公司做大、做好。而有些企业的目的,是自己跟家人先赚钱。

张忠谋认为,他留给台湾最重要的两个价值,一个是股东利益、员工利益、社会利益至上的经营理念;另一个就是世界级的技术、制造、行销、治理跟管理。

如此看来,世上确实没有平白无故的成功,要想成就一个世界级的企业,光有努力是不够的,还得有一个超过个人价值的世界观。

策划:许巧茹、宇文铭
主播:蔚然
撰文:李松筠、财商经济研究所
财商天下http://bit.ly/3hvUfr7

(责任编辑:李红)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