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缅甸军方发动政变。美国、西方国家群起谴责,酝酿制裁措施。中共与此迥异,仅指缅甸军方只是大规模改组政府,并联合俄罗斯挡下联合国安理会的谴责声明。有评论认为,缅甸政变是“中共看戏、西方着急”,或“美国踩空、中共得势”。笔者以为,实际情况可能恰恰相反,缅甸政变使中共对缅政策陷入困境。这有两点理由。
首先,缅甸民主化进程势不可挡,政变难为缅甸人民所接受。缅甸曾是英国殖民地,1948年独立后军政府长期掌权,实行“缅甸式社会主义”,21世纪初的缅甸经济总体水平,反而比二次大战前还低。缅甸人民与军政府的矛盾极深(美国大片《第一滴血4》以艺术形式予以一定揭示,在缅被禁)。虽有西方国家支持因素,但缅甸的民主化进程本质上是内生的,是缅甸军人集团无法扼杀的。这次政变后,缅甸人民纷纷游行抗议。例如,2月6日,缅甸最大城市仰光成千上万的人走上街头谴责政变,要求军方释放民选领导人昂山素季。政变最后什么结局,还是未定之数。现在,中共公然为缅甸军方政变背书,站在缅甸人民和缅甸民主化进程的对立面,实无理智可言。
其次,包括军政府在内的缅甸各界,并不信任中共。虽然,中共长期对缅实施渗透,与缅甸军政府结成特殊关系,但缅甸与中共的矛盾并不少。缅甸社会对中共、中国人以及当地华人华侨的态度也在变化,时至今日缅甸民间已经不太用“胞波”来称谓华侨了,“胞波”更多成为修饰两国关系的外交辞令和政治术语。2011年缅甸民主化进程启动后,缅甸各界对中共的不满更是得到了集中的释放。一个标志性例子是中国主建的密松水电站项目,2011年9月30日被时任缅甸总统吴登盛(代表缅甸军人集团)突然叫停,至今没有重启。现在,虽然中共支持缅甸军人政变,未必能消除缅甸军人集团的戒心,但肯定更加招致缅甸社会各界的反感。
如果我们将日本对缅政策与中共相比较,中共的困境就更明显了。日缅两国并不接壤,长期以来日本没有选择支持缅甸国内的某支特殊政治力量,而是与缅甸国内的所有政治力量都进行交流与合作。当前日本在缅甸的形象与影响力,都不是中共所能比拟的。
那么,中共为什么要执行这么一个错误的对缅政策呢?简略的说,也有两大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中共对民主的极端仇视。中共是一个空前绝后的“专政”政权,对人民以屠杀、掠夺、揉捏、愚弄为乐事,视民主为大敌(最近的一个例子是在香港强推“国安法”、封杀“真普选”,摧毁承诺“五十年不变”的“一国两制”)。居然,就在中共身边,世界上最贫穷国家之一的缅甸都要民主化了,这对中共实在是一个重大心理打击。虽然,缅甸民主化进程中,中共也与缅甸民选政府、昂山素季搞好关系,但当缅甸军人集团与民选政府的矛盾激化时,中共的倾向性也是明显的和确定的。这不单单因为中共认为缅甸军人集团更有力量,意识形态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第二个原因是中共的战略弱智。这里仅以“马六甲困局”为例。中共当局认为,马六甲海峡是中国的“海上生命线”,但中共海军却鞭长莫及,一旦出现意外,将给中国的“能源安全”造成极大隐患,形成所谓“马六甲困局”。早在2003年11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时任党魁胡锦涛就提出要破解“马六甲困局”。为应对所谓“马六甲困局”,中共的一个重要措施是修建、运营中缅油气管道,绕开马六甲海峡。
但是,第一,“马六甲困局”是个伪命题。许多论者指出:一则,如果有大国想切断中东对中国的石油供应,在波斯湾下手更直接有效;二则,精确制导导弹破坏固定而漫长的陆上油气管道易如反掌,战时他国可以随时使陆上油气管线陷于瘫痪;三则,绝大多数通向中国的陆上油气管道都经过高风险地区,中国能源供应面临的非传统安全威胁不降反升。而从现实看,马六甲海峡这个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三国共管的海上“咽喉”,至今没有出现过重大安全事故,说明马六甲“困”局虚无缥缈,马六甲“安”局倒是实实在在。
第二,中缅油气管道对中国能源安全的重要性和意义被严重夸大。中缅油气管道包括中缅原油管道、中缅天然气管道,其中,中缅原油管道的设计能力为2200万吨/年;中缅天然气管道的输气能力为120亿立方米/年。截至2020年6月份,原油管道累计输送原油3312万吨,天然气管道累计输送天然气330亿立方米。这个数量,相对于中国能源需求,实在是杯水车薪(根据中共海关数据,2020年中国进口了五亿多吨原油、1亿多吨天然气),无济于事。
中共对缅政策,建立在“马六甲困局”这类伪命题之上(包括虚幻的“两洋战略构想”,即通过中缅全面合作,中国将成为拥有太平洋,间接拥有印度洋出海口的“两洋国家”),其战略经弱智到如此之地步,实在令人惊叹。
总之,缅甸政变,使中共对缅政策困境凸显出来,暴露了中共仇恨民主的邪恶本质和惊人的战略弱智。这或许也是中共末路狂奔的表现之一吧。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转自大纪元/责任编辑:李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