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21年02月06日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自古不虚。然而,世间还是有一些人,表面上做了很多善事,沽名钓誉,实则在背地里做的却是蝇营狗苟、满足私欲之事。他们或许可以瞒过世人、瞒过亲友,但却瞒不过上天。神目如电,自是可以分辨出是真的善还是伪善,而报应也如影随形。
“大善人”贪污救灾款 死后下地狱
民国初年,谛闲老法师去北京讲经,途径烟台时,给他的皈依弟子、烟台道尹伍雍说了当时发生在上海的一件事,因为伍雍的夫人是故事中主角程某的女儿。
生活在上海的程某在过去做过大官,家里很富有,他和夫人做了不少善事。不久前,程某故去,他的夫人非常思念他,整日哭哭啼啼,希望再见夫君一面。
彼时上海有一个法国人,可以通灵,就是可以把刚死去的鬼魂招来与家人见面。程夫人听说之后,就将这个法国人请到了家中。
晚上,法国人在大厅中做好准备,然后将灯熄灭,开始招魂。但是,过了好长时间,法国人并没有将程某的鬼魂招来。他打开灯后告诉程夫人说程某很难找,在阴间找了半天也没找到。后来发现他在地狱中,但无论怎么叫他,也叫不出来。
盼着与夫君见面的程夫人听法国人说夫君在地狱中,勃然大怒,骂法国人骗人,并说道:“我丈夫一辈子乐善好施、盖庙修桥,不升天也就够冤枉了,为什么反而下地狱呢?你这不是故意污辱我们吗?”
法国人看程夫人不相信自己,便说可以找来另外一个新死之人的鬼魂,以证明自己并没有欺骗。站在一旁的程夫人的大儿媳妇建议说,可以试试把刚死的大少爷的魂魄招回来。
于是就把大少爷的生辰八字以及死的日期写出来,由法国人去招魂。
这一次,程大少爷的鬼魂很快就来了。来的时候,先在桌子底下哭了一通,之后才说话。他的妻子问他是某人吗?回答说是。又问他在阴间如何,回答说:“因为我刚死过不久,还在疏散鬼之列,未受拘禁。过几天,恐怕一点名,我就要受拘禁了。唉!我在世间的时候,整天花街柳巷、吃喝嫖赌,不做正经事,造下这种孽,觉得很对不起你。现在我已经走到了这步田地,也没办法,除非你们能做功德,念经超度我。在我那件衣服里,还有一张支票,你可以到银行取出来。家里的事,你多费心,要好好照管孩子!”
程少奶奶听了,很难过,就哭了起来。仆人去程大少爷的那件衣服里找,果然找到了一张支票。这时候,有人把他们的儿子抱了过来。小孩问鬼魂是否是自己的父亲,程大少爷说“是”,并让他好好听妈妈的话。说罢,又哭了起来。
在客厅里的一片哭声中,程少奶奶突然想起了程父之事,就问为何请父亲不来。程大少爷哭着说:“听说他已经到地狱去了。”在旁听着的程夫人沉不住气了,着急地插嘴说:“你父亲一辈子行好作善,重修某隐寺、创修某佛寺,舍茶舍药,广作布施,印送经典,他有什么孽,还得下地狱?”
程大少爷说自己问过父亲,原来在其先前做官穷困之时,有一年,山西闹饥荒,皇上派他去赈灾,朝廷发了六十万两银子的赈济款,但他却全部收入私囊,因此饿死了成千上万的人。后来朝廷派钦差去调查,他又花了几万两银子贿赂,将罪行掩盖了过去。因为罪孽太大,所以到阴间没几天,就下到地狱里去了。
程夫人马上反驳说:“你父亲一辈子做的善事也不少哇!就是有罪的话,将功折罪,也不至于下地狱吧!”程大少爷说,“他的功固然有,究竟抵不过他的罪。有功德,将来可以上天去享福,那又是一回事。而现在所欠的这些成千万的人命债,还得先要来补偿!”
谛闲法师说完后,问伍雍是否知晓程某过去所做之事。伍雍沉思了半天,吞吞吐吐地说:“他当时在北京做官的时候,正穷得难过,这事情不能说一定,大半或者也许有,我不敢说。”
这个报应故事其实就是在告诉世人,神目如电,程某那些所谓的善行,也有可能是先前做了大恶事,只是想通过建庙、布施等表面善行来寻求心理安慰,并不是发自内心地痛改前非、修心向善,其行善的目的本身就不纯,而且之前还害死了那么多条人命,功是抵不过罪的。如果其为人始终是善良的,又怎会做出如此伤天害理之事呢?
了凡减钱粮 积大功德
有一位算命先生在给明朝的袁了凡算命后,告诉他只能活到53岁。后来,袁了凡得遇高人,决定行善事来改命。他曾在佛前发愿:“誓行善事三千条,以报天地祖宗之德。”其后数满,得偿心愿,便又发誓行善事一万,以期中进士。此后,他在做宝坻县知县时,将每日所做的善事恶事都一一记录下来。晚上,则在庭院中摆上供桌,换上官服,焚香祷告天帝,天天都是如此。
他的夫人非常担心,不知他何时能够做完一万件善事,毕竟衙门和家中没有那么多的善事可为。
一天晚上,袁了凡做了一个梦,梦中见到一位天神,他便将一万件善事不易做完的情况告诉给了天神。天神说:“你当县令时减免钱粮这一件事,就足以抵得上一万件善事了。”
原来宝坻县的田,每亩本来要收银两分三厘七毫,袁了凡觉得百姓钱出得太多,所以就把全县的田清理了一遍;每亩田应缴的钱粮,减到了一分四厘六毫。袁了凡觉得奇怪,怎么这事会被天神知道呢?而且为什么这件事情就可以抵得上一万件善事呢?
袁了凡于是去问了经过宝坻县的名为幻余的禅师。禅师说:“善心真切,即一行可当万善,况合县减粮,万民受福乎?”
到了53岁时,袁了凡无病无灾,最后活到了74岁。
显然,无论是民国时期的贪污灾民赈灾款的程某,还是明朝减免百姓钱粮、使百姓受益的袁了凡,他们的一言一行都被上天记录在案,自然善恶之报,分毫不差。@*#
参考资料:
《科学时代的轮回录》
《了凡四训》
(转自大纪元/责任编辑:张信燕)